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全部科技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倾毕生所学,育国之栋梁。

奖掖后学

科学家们不仅在科研和学术上亲身指导学生,更是在生活和精神上以身作则,春风化雨地传递着优良学风和科学精神,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奖金成立基金会,奖掖后学,广育英才。

  • 卢永根(1930-2019),中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他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用以奖励后学、举办讲座。【详细

  • 文圣常(1921-,图中左一),中国著名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长期致力于海浪研究和物理海洋教育事业,为开拓和奠定中国物理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详细

  • 倪维斗(1932-),著名动力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先后培养了硕士、博士、博士后84人,包括3名院士学生。图为倪维斗院士(前排中)奖学励学基金成立仪式现场。【详细

  • 刘瑞玉(1922-2012),中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和甲壳动物学家。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他捐赠全部积蓄100万元设立“刘瑞玉海洋科学奖励基金”,奖励青年学子。【详细

  • 王小谟(1938-),中国著名雷达专家,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拿出450万元、筹集2000万元,成立“雷达创新奖励基金”。【详细


薪火相传

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推动科学事业拾级而上。科学家们善于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领路人和“铺路石”。

  • 刘仙洲(1890-1975),机械学家和机械工程教育家。图为刘仙洲(右二)、建筑学家梁思成(左一)、化学家张子高、水利工程学家施嘉炀(右一)在一起研究中国工程发明史。【详细

  • 吴有训(1897-1977),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了X射线散射光谱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中国物理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图为吴有训(左)和钱学森在交谈。【详细

  • 赵忠尧(1902-1998),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开设了中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主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培养了一批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详细

  • 钱三强(1913-1992),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图为1959年,钱三强(中)在重水反应堆控制室指导工作。【详细

  • 李国豪(1913-2005),中国著名桥梁工程与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图为李国豪向同事介绍他在桥梁扭转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详细

  • 杨承宗(1911-2011),中国著名放射化学家,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立。杨承宗在该校创建了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学科。图为杨承宗(右)指导备课。【详细

  • 王忠诚(1925-2012),中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图为王忠诚(左)指导学生手术技巧。【详细

  • 黄家驷(1906-1984),中国著名的胸心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为中国胸外科事业奠定了基础。图为学生看黄家驷(右三)做手术。【详细

  • 钱伟长(1912-2010),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将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办学实践紧密结合,探索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钱伟长教育思想。图为1992年10月钱伟长(左三)从教55周年庆祝会合影。【详细

  • 涂长望(1906-1962),中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才。图为1958年涂长望(右)带病登黄山、庐山,为云雾观测站选站址。【详细

  • 吴征镒(1916-2013,图中左一),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植物学家之一,也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杰出植物分类学家之一。【详细

  • 陆熙炎(1928-)中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08年,他被授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图为陆熙炎(中)。【详细

  • 赵忠贤(1941-),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注重人才培养,积极为年轻人营造良好环境。图为赵忠贤(左)在指导研究生做实验。【详细

  • 白春礼(1953-),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图为白春礼(中)、赵忠贤(右二)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分析用自行研制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表面原子图像。【详细

  • 杨卫(1954-),固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前校长。图为杨卫在指导学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测研究。【详细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