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揭曉【2】

2019年12月18日08:0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終評評選結果

1. 王元卓

1978年9月生,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因手繪《流浪地球》電影講解圖被公眾廣泛關注,被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多年來,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堅持做“好玩的”科普,他創作的手繪科普讀物深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2019年,他發布網絡科普文章、視頻共100余個,吸引了2000余萬人次閱讀和4000余人次討論,被新浪微博評為“2019十大新銳科普大V”。他參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講座以網絡視頻形式發布后,觀看量超百萬人次。其個人科學傳播事跡被央視、北京衛視等十余家電視台報道。

2. 岡特·鮑利(Gunter Pauli)

1956年生於比利時,是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生態活動家、國際智庫羅馬俱樂部成員、“藍色經濟”模式創始人和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發起人。他創作的《岡特生態童書》(1—360冊)以科學知識和技術應用為藍本,深入淺出地講述地球生態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該書榮獲科技部頒發的“2014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並在阿裡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中獲“十大中國自然好書自然教育獎”。他連續六年參加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生態環保科普講座,走進北京、上海、廣東、廣西等20多個省區市的200多所學校,向10萬余名師生介紹生態科技與科普知識,對普及和深化生態環境教育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被中央及地方媒體廣泛報道。

3. 牛望

1983年2月生,安徽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他扎根基層,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工作,通過作講座、寫著作、演戲劇、創教具、震區宣講等形式,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平台,傳播“有用、有趣、有料”的防震減災知識、技能和理念。他走基層、進軍隊、入機關、去學校開展講座近200場,部分課件被安徽省教育廳推廣,聽眾觀眾數百萬人。他參與組建志願者隊伍20余支,指導演練30余場,參與編寫演練指南1部、專著3部,在震區開展應急科學傳播十余次,曾榮獲“全國科學實驗展演一等獎”“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同時被中科院、科技部授予“全國十佳科學實驗展演人員”稱號,被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授予“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大使”稱號。

4. 旭東

1980年2月生,藏族,四川省廣播影視少數民族語言譯制播出中心《雲丹科普苑》制片人、主持人。他長期在藏區用藏漢雙語的形式開展線上線下科學傳播工作。由他制作的《雲丹科普苑》節目深受藏族同胞歡迎,現已錄制400多期,累計時長10000余分鐘,他為制作該節目內容,每年要在高原上奔走上萬公裡。此外,他和團隊還會定期進入川、藏、滇、青、甘五省及周邊地區的牧場、村寨、寺廟等地開展“藏漢雙語”科普宣傳活動,為藏區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惠及數百萬藏族同胞。

5. 劉曉東

1983年8月生,遼寧省大連市氣象局氣象節目主持人、氣象科普使者,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全國優秀科普講解員”,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十大氣象科普創客”。他多次獲國家級獎項和省部級表彰,如“第七屆全國氣象節目主持人評比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金牌主播——全國百優主持人”“第三屆全國金牌主播評選——全國十佳城市主播”,是氣象局系統中唯一包攬全國各級別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的工作人員。同時,他利用自身影響力先后在《我是演說家》《一站到底》《越戰越勇》等著名節目和大型活動現場進行科普講解,成為氣象科普的“使者”。

6. 陳征

1981年9月生,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師、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副秘書長。曾擔任《加油!向未來》《正大綜藝·腦洞大開》《是真的嗎?》《解碼科技史》《透視新科技》《挑戰吧太空》等科普節目和多部實驗類舞台劇的科學策劃顧問。作為顧問和審讀專家,他還參與編寫了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以及《當詩詞遇見科學》等兒童科普讀物。

近年來,他積極通過電視、網絡等平台,以科普劇、短視頻、科普出版物、線下講座、科學表演、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個人抖音號“陳征博士——科學實驗大玩家”發布的科普短視頻播放量達2.2億。他還曾榮獲“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一等獎”“科技日報社——科普達人”等稱號。

7. 林群

1935年7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泛函分析、計算數學研究。曾榮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捷克科學院數學科學成就榮譽獎章”“何梁何利獎”“第十二屆華羅庚數學獎”。

讓初學者也能理解和運用微積分是林群的心願,為此他投入大量精力在科普教育工作中。他曾說:“教學不能脫離科普,科研也不能脫離科普,因為科學最終是要面向大眾的。”2019年6月15日,他作為演講嘉賓登上“SELF格致論道”講壇,為現場1000多名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數學的精彩演講,反響熱烈。此次演講視頻被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平台廣泛傳播,瀏覽量超800萬人次,轉發量超3萬人次,收藏量超8萬人次,並引發網友對“數學教育和學習”話題的廣泛討論。

8. 趙靜

1968年5月生,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神經病學系副主任、中國卒中學會“中風120”行動組組長、上海市女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曾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仁心醫師、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閔行區領軍人才等稱號。她提出“中風1-2-0”這樣一個迅速識別中風並即刻行動的方法,重點強調中風急救,宣教先行,通過開展前期調研及推廣宣傳,讓公眾進一步認識了腦卒中急救的相關知識。她還帶領全國12個省的1萬多名醫務人員在全國各地開展了數百場中風急救科普活動,創作了系列方言版視頻,科普成果榮獲上海市“醫樹獎”醫學科普創新一等獎、國家衛計委腦防委微電影大賽二等獎。

9. 耿華軍

1979年7月生,科普自媒體“星球研究所”創始人。他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6年創辦地理科普類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所長”。多年來,他帶領團隊與專業科研機構和相關領域科學家建立廣泛合作,本著嚴謹的創作態度以文字、影像等形式創作科普內容,傳播地理、地質、工程、天文等學科領域知識。歷經3年,“星球研究所”微信公眾號訂閱人數已超200萬,文章平均閱讀量達50萬,最高閱讀量超1000萬。2019年10月,“星球研究所”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撰寫的《這裡是中國》上市一個月即印發40萬冊。此外,他還多次參與由TED、中信出版社等機構主辦的科普演講。

10. 徐海

1978年2月生,中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有機光電材料研究。徐海關注到化學常被公眾“妖魔化”,2010年起,他開始投入大量時間積極創作化學類科普作品,宣傳“化學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念。2012年,他用動漫、歌曲等形式創作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系列科普課程成為中南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被科技日報譽為科普界“時尚教主”。2019年,他創作的“走進流行歌曲中的科學世界”“化學魔法師”等科普內容,在大學生和社會公眾中引發積極反響。同時,他撰寫的《名偵探之化學探秘》榮獲科技部“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中國化學會“2019年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優秀科普圖書”。

(責編:吳曉琴、王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