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一運動就飆血壓 要不要治?

北京醫院汪芳
2023年08月28日09:2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運動鍛煉的好處想必大家都知道。都說運動有利於控制“三高”等慢病,可有些人一運動就血壓飆高,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這是正常現象還是身體在預警?

這些症狀 警惕“運動性高血壓”

針對運動與血壓的關系,需要辯証地來思考。運動確實會導致血壓反應性升高,主要表現在運動過程中或剛剛結束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但是,運動后長時間高血壓,數值超出正常反應性升高的生理范圍,有時候伴隨頭暈、頭痛和心慌,測量心電圖發現竇性心律不齊等,那就要提高警惕了,可能是“運動性高血壓”。

以前運動引起血壓升高似乎是“天經地義”,如今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也發現運動性高血壓可能與靶器官損傷有關,還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未來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像我在臨床上就遇到過一些存在“運動性高血壓”的跑者,即使當下沒有檢查出別的問題,也應將其當成是“警告信號”,要注意心血管健康,定期來醫院檢查。

運動性高血壓是最近幾年才提出來的概念,目前還缺乏統一、明確的國際共識。一般來說,在運動時血壓過高(即男性收縮壓≧210mmHg、女性收縮壓≧190mmHg﹔男性/女性舒張壓≧110 mm Hg),就可以看做是運動性高血壓。

中年慢病人群 更易中招兒

據不完全統計,即使是健康人群或血壓正常的人群,運動性高血壓依然有18.1%-35.1%的發生率。因此,無論靜息血壓水平是否在非高血壓范圍內(<140/90 mm Hg)或是否正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都可能發生運動性高血壓。而像男性血壓正常高值、男性1級高血壓、中年人群、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等發生率就更高了。

聽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運動性高血壓的病理機制非常復雜,可能與交感神經系統過度亢進、動脈結構和功能異常、代謝異常、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比如,有些人在超負荷運動時,出現交感神經過度亢進、末梢釋放過多的去甲腎上腺素,結果導致血壓升高﹔再比如,有動脈結構和功能異常的人(主要是老年群體),由於動脈壁增厚和僵硬度增加,使動脈阻力增高和舒張功能降低,導致運動后出現高血壓﹔還有血管內皮受損的人,比如煙民(年輕人多見),因為動脈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減弱,導致出現運動性高血壓﹔以及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在內的代謝異常,會損害血管反應性,增加運動時血管阻力,並導致運動時血壓異常升高。

別不當回事 飆血壓需防治

防治運動性高血壓要從多個層面入手,首先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飲食上堅持低鹽低脂低糖,多吃瓜果蔬菜,戒煙少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另外,平時適當參加有氧運動,強度不要太高,循序漸進。

對於那些重體力勞動者、經常參加高強度運動的人,要及時篩查,最好去醫院做一下運動負荷試驗,幫助評估是否可能會有運動性高血壓。

一經確診運動性高血壓就要積極治療,除了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善,必要時可應用降壓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等)。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從此與運動無緣了,但是需要嚴格按照醫生制定的“運動處方”來鍛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