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血管鈣化是補鈣鬧的?

汪芳
2025年10月20日08:0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患有骨質疏鬆、一直在吃鈣片的張阿姨,前陣子又發現了冠狀動脈鈣化,她疑惑這血管鈣化是不是補鈣引起的,以后還能不能繼續吃鈣片。血管鈣化的成因難道是補鈣補多了?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個病的來龍去脈,讓補鈣不糾結。

血管為什麼會鈣化

鈣化本質上是各種來源的鈣在炎症部位沉積后形成的“鈣化點”,有點像皮膚傷口愈合時的“疤痕”。 人體的很多器官都有可能出現鈣化,除了血管,比如肺結核導致的鈣化灶、男性前列腺中的鈣化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也會衰老,特別是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后,形成粥樣斑塊的血管壁,在炎症的刺激之下,鈣質沉積后形成鈣化。冠狀動脈區域的鈣化程度越高,意味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越嚴重,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也就越大。

不過,血管鈣化有時候反而是“好事”。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風險是“容易破潰”,一旦破潰,斑塊裡面的雜質流到血管裡,會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為心梗和腦梗埋下了伏筆。而鈣化的血管斑塊比較“硬”,反而不容易發生破潰,某種意義上算是保護了血管。

血管鈣化和補鈣有關嗎

骨質疏鬆是一種常見的骨骼代謝問題,各種原因導致的“新骨頭”生成速度慢於“舊骨頭”的流失速度,結果就是骨頭越來越“糠”。早期的骨質疏鬆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是隨著病情加重,骨骼內部的微小結構也在變化,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補鈣,同時增加營養。相比之下,血管鈣化的核心機制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鈣磷代謝失衡,而非單純的補鈣本身。

因此,合理的補鈣一般不會導致和加重血管鈣化,隻有長期過量補鈣或出現鈣代謝異常時,才有可能增加血管鈣化的風險。

鈣的安全攝入量是多少

根據美國預防心臟病協會的建議,每日攝入鈣的總量不超過2000mg至2500mg,對心血管系統就是安全的。

成年人每天需攝入800至1000毫克的鈣(老年人吸收會差一些),而我們的飲食中鈣量偏低,平均每天約400毫克,常用鈣補充劑推薦的每日劑量為600毫克左右,兩者相加也就剛剛好。

因此,合理補鈣並不會增加血管鈣化的風險。像本文中的張阿姨——同時患有血管鈣化和骨質疏鬆,依舊可以繼續補鈣。

文/汪芳(北京醫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