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和責任 讓他對科普工作更有熱情

2016年08月24日09:5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鄭永春做客人民網(人民網王初 攝)

人民網北京8月24日電 近期,行星科學家、科普作家鄭永春做客人民網,與網友展開在線交流。作為第一位獲得美國天文學會頒布的2016年卡爾·薩根獎的華人科學家,鄭永春在談到自己對科普工作的熱情來源時說:“我對於科普工作的熱情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是身為科學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自從選擇天文行星探索領域后,鄭永春對於該領域的興趣愈加濃厚,經常分享與之相關的資訊。他認為,人類對於外太空與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天然的、共通的,人們都渴望了解更多,探索更多。

同時,鄭永春介紹,中國有八千萬人的科研隊伍,規模非常龐大,絕大多數服務於科研院、科研高校、實驗室等,隻有少數科學家能真正走向社會,與公眾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對於科研工作的新鮮感受。在做科普報告的時候,這種分享能夠點燃青少年對於科學事業的興趣,給他們許多正面的反饋與鼓勵,許多人甚至選擇科學作為了終身的事業。“這對於我國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我做科普工作越來越有熱情的一個動力源泉。”鄭永春說。(實習生左雲森)

<<進入訪談頁面

 

(責編:左雲森(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韓春雨實驗結果遭質疑 科學界表示仍需等待 3個月前,因發現了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並在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而“一鳴驚人”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復韓春雨的實驗。【詳細】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首次曝光 參加國際訓練意大利撒丁島組織的航天員洞穴訓練任務,來自不同國家的航天員組成乘組,在與外界隔離的復雜洞穴中進行探險、勘查和測繪等活動,並完成採集洞穴樣本、尋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學試驗,旨在通過在極端環境中工作和生活,評估和鍛煉航天員的行為績效技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