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港澳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科普
科普中國傳播矩陣
滾動新聞
科普資訊
前沿科技
健康生活
科學辟謠
數字科技助力體育“智變”
鑽石量子破解新能源車主裡程焦慮
“高仿”板栗千萬別吃,誤食或導致中毒
“5G+北斗”為“地下之城”精准導航
關閉視頻
銀杏為何被稱為“活化石”?
傳感器:智能時代的“慧眼”
墨子巡天望遠鏡新發現兩顆近地小行星
嫦娥五號月壤揭示月球玻璃抗老化原因
青春期后為何發育變慢?或與營養信息需求有關
新研究:牛肉和牛奶含增強抗癌效果物質
AI加持CT突破胰腺癌早篩難題
我國首款電力電子仿真測試平台規模化應用
特高壓互感器現場校驗首次實現無人機自主接線
最新研究:BMI越高患癌風險越高
如何看待呼吸道疾病“疊加感染”?專家解答
支原體感染,孩子怎麼吃恢復更快?
特別推薦
科學節水為喀什農田“解渴”
人工智能:塑造未來智慧城市的新力量
科技引領 探索醫療機器人的無限可能
精彩視頻
發電養蝦兩不誤,漁光互補為農業注入新活力
科技新裝備為運動增添更多可能
智能技術讓高鐵更“聰明”
科技
要聞
生活
星閃技術讓萬物互聯又快又穩
圖為華為發布的可穿戴設備。未來,星閃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可穿戴設備實現低功耗、低時延、高可靠性的連接和同步。
科普中國
|
前沿科技
新技術讓水稻也能像大豆一樣榨油
9日,記者從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張健研究員團隊獲悉,該團隊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將水稻種子油脂含量從2.3%提升至11.7%,為水稻、玉米、馬鈴薯、木薯等高產澱粉類糧食作物轉換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和思路。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植物通訊》。
科普中國
|
前沿科技
我國科學家揭示種子植物崛起的秘密
我們身邊有形形色色的植物,其中絕大多數屬於能夠開花結果的種子植物。據估計,目前世界上的植物種類高達30多萬種,其中2/3屬於種子植物。
科普中國
|
前沿科技
我國首次液體火箭全尺寸一子級垂直回收試驗取得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付毅飛)記者從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際榮耀”)獲悉,11月2日14時,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可重復使用驗証火箭雙曲線二號(代號SQX-2Y)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約1分鐘后,火箭在目標著陸點平穩精確著陸,火箭狀態安全恢復,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首次開展液體火箭全尺寸一子級的垂直起降與重復使用飛行試驗。
科普中國
|
前沿科技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科普視頻 | 光伏下養小龍蝦的“智慧農場”有何奇特之處?
作為一種重要的綠色發電方式,光伏發電與生態治理相結合,實現了“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漁光互補發電新模式。今天,人民網帶您走進浙江長興,來看看在光伏下養殖小龍蝦的“智慧農場”有哪些奇特之處。
科普中國
|
要聞解讀
|
要聞直擊
科普視頻 | 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如何掌握是關鍵
上海舉辦的第六屆進博會中廣泛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在場館內設置了人工智能展區,還在場外運用智能技術提供便捷服務。人工智能技術代表著未來社會發展方向,但作為新生技術,它也面臨著技術倫理、全球深層次合作等挑戰。
要聞解讀
|
要聞直擊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國家衛健委: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
“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由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科普中國
|
健康生活
最新研究:BMI越高患癌風險越高
《BMC醫學》23日發表論文報告稱,無論是否有心臟代謝障礙,身體質量指數(BMI)更高的人罹患癌症的幾率都會升高10%以上。該研究結果基於超過50萬歐洲成年人的樣本數據得來。
科普中國
|
健康生活
上一頁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專題推薦
科普中國要聞解讀
全國科普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