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科普中國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 科學藝術

最新內容

實踐十三號躋身一流衛星 靠的是“混合動力”

  12日發射的實踐十三號衛星,在國內首次正式應用了電推進系統。按計劃,該系統將於幾天內點火啟動,在衛星【詳細】

美國費米實驗室計劃重測μ介子磁矩 尋找未知的虛粒子

  據英國《自然》雜志11日報道,美國費米實驗室表示,他們將於下月重測μ介子的磁矩,此研究有可能揭示未知【詳細】

想高效分析人類基因功能?來試試“反向遺傳學”

  一項最新遺傳學研究使用了反向遺傳學方法來探索基因功能,讓研究人員得以評估人類基因功能喪失性突變的表型【詳細】

又有新材料了!能讓圖像傳感器“身段”變柔軟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首次制備出大晶粒非層狀結構的硒化鎳薄膜,並成功將其構筑為光探【詳細】

機械腿支架Welwalk:輔助機器人助下肢癱瘓者再次行走

  據台灣《中國郵報》英文版4月13日報道,近日,為幫助下肢癱瘓的患者重獲行動能力,日本豐田公司推出了一【詳細】

服務機器人頻繁現身 究竟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新華社廣州4月13日 圓腦袋、胖身材,“眨巴”著“眼睛”,用愉快的聲調發出“歡迎光臨,請問有什麼【詳細】

我國自主研制的電推進產品首次在航天器上得到正式應用

  新華社蘭州4月13日電 應用LIPS-200離子電推進系統的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於1【詳細】

地震real能預測?靠動物行為異常來判斷很不科學!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4月12日02時25分,浙江杭州臨安市發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5公裡。截止到1【詳細】

實踐十三號發射 我國通信衛星進入“高通量時代”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 (趙竹青)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詳細】

從“金木水火土”談起 解讀元素周期表是怎樣“煉”成的

  據《科技日報》報道,今年3月,一個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德國重離子核科學【詳細】

科學Show

科普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