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科普中國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 科學藝術

最新內容

扇貝基因組精細圖譜首次完成繪制 可助理解動物起源

  新華社青島4月7日電 記者7日從中國海洋大學了解到,這個大學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詳細】

能感知所有顏色 QLED量子點顯示技術成為新網紅

  價格、工藝與配置、內容及生態之后,電視行業的下一個發展方向,將會是什麼? 三星、LG、夏普等行業【詳細】

可別小看橡皮泥!以后鋰電池的安全可能要靠它

  橡皮泥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物件兒,輕輕一捏,就能捏出各種形狀,用力一摔,又會迅速變硬。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詳細】

“蛟龍”號有新“戰績”:發現27處海底“黑煙囪”

  “向陽紅09”船圓滿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任務,5日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科考隊員抵達三亞【詳細】

超強攻擊力 那隻“我們走”的皮皮蝦是個戰神

  皮皮蝦,我們走。干啥咧?吃你!(龔子皓/錢江晚報) 春天是屬於皮皮蝦的季節——每年的四至六月,是【詳細】

天文學家首次在“類地球”系外行星上發現大氣層

  新華社華盛頓4月6日電 歐洲天文學家6日說,他們首次在一顆大小與質量類似於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上發【詳細】

人工智能來的太迅猛 “廁紙機”背后有何科學原理?

  據《北京晚報》介紹,為規范游客使用廁紙,天壇公園於今年3月試點使用“人臉識別廁紙機”。機器識別人臉后【詳細】

身邊的電子廢棄物那麼多 你知道怎麼處理電子垃圾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電腦、空調、電視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面對處理【詳細】

科學家發現一種與睡眠質量相關的基因 影響較為顯著

  新華社華盛頓4月5日電 晚上睡不好,也許是因為壓力大,也可能因為年齡大,但科學家5日說,基因也有【詳細】

"事件視界望遠鏡"已開啟 嘗試給黑洞拍攝首張"照片"

  新華社華盛頓4月5日電 人類終於要給黑洞拍攝第一張“照片”了。由全球不同地區8個射電望遠鏡組成的【詳細】

科學Show

科普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