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科普中國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 科學藝術 >> 生活藝術

最新內容

“同性相惜而異性相斥” 多領域同行評議現性別偏見

  在很多科學領域,女性發表論文的數量明顯少於男性,被列為第一作者的可能性更小,也不太可能從導師那兒【詳細】

迄今最久微生物基因組草圖出爐 揭尼安德特人飲食結構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演化學研究報告,近乎完整地構建出了一種口腔細菌的基因組,這個有【詳細】

關心鼻子形狀?科學家發現鼻孔大小與氣候冷暖緊密相關

  熱帶地區的人鼻孔偏大,寒冷地區的人則相反。一項新研究發現,鼻孔大小與氣候緊密相關。 由美【詳細】

武漢高校四名大一學生制作出“按摩機器人” 可捶背捏肩

  人民網武漢3月28日電 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操控,機器人可以捶背、捏肩。3月28日,武昌理工學院信息工程【詳細】

當文藝創作遇上人工智能 機器人“薇薇”會創作詩歌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不僅出現在《終結者》之類的科幻【詳細】

小波數學理論“領導者”梅耶爾獲2017年度阿貝爾獎

  新華社奧斯陸3月21日電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21日宣布,將2017年度阿貝爾獎授予法國數學家伊夫·【詳細】

人臉識別為何被輕易破解 老百姓還能放心“刷臉”嗎?

  憑借一張觀眾的自拍照,就成功“換臉”破解手機的人臉認証系統。在日前舉辦的3·15維權活動中,曝出的“【詳細】

外圍堅固、自帶家電 3D打印的智能房屋你願意住嗎?

  近日,烏克蘭的創業公司PassivDom開發出一種3D打印的智能房屋。小屋基於模塊化原則,可以允【詳細】

器官冷凍長期保存或成現實

  “我們研發了一種給冷凍組織快速加溫的獨特技術,它不會損害組織細胞的活性。”明尼蘇達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和【詳細】

在哪條車道上開車 北斗衛星都能“看得見”

  開車常用導航的都知道,現在我們用的GPS導航,導航儀能分辨出你所在的道路,但是由於精度所限,車是在主【詳細】

科學Show

科普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