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滴血,就能检测百种病”,这是一句近年来流传颇为广泛的话。据说,一滴血经过一款名为“一滴血检测仪”的产品检测后,患者就能在极短时间内知道自己得了何种病症。世上真有如此神器吗?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病症不能单靠一滴血,医院里抽血进行的血常规检查,也只能作为医生诊断的一个依据,绝不能简单地凭某一项抽血报告就给患者“判决”。用“一滴血检测仪”进行的检测只是一种非常粗糙的定向观察,绝不是用来确诊各种疾病的依据。
那么,临床上“查血”到底能查哪些病?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
“滴血查癌”查的是肿瘤标记物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的采访报道,现在一些机构所说的“滴血查癌”实则是肿瘤标记物检测,而且这并不是确诊癌症的最终依据。
据新华网报道,肿瘤标记物是由肿瘤组织自身产生,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生化物质,在医院通过抽血即可化验。在临床诊疗中往往作为辅助的参考指标,帮助临床医生判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和疾病阶段,但并不是确诊癌症的根本标准。但如果肿瘤标志物检测值有非常明显的升高,癌症可能性就比较高,应该做进一步检查。
抽血(图片来源:人民网)
能查“过敏原”
通过抽血检查,找出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过敏原筛查检测只需要一滴血,但准确率很高。《健康报》报道显示,抽取1毫升血液,且抽血前可正常饮食,就可以进行许多种类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测试结果能显示受检者是否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程度,医生可据此给出正确的饮食建议。《生命时报》指出,除了食物,如果一个人对花粉、霉菌、动物毛皮垢屑、螨虫、药物、昆虫毒素等过敏,也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发现,不过有时候可能需要几轮测试才能精准地确定导致过敏的“元凶”。
经常过敏的患者如能找到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查血可知痴呆风险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含量,可预估将来患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但这项研究尚在研究阶段,未投入临床。
查基因只能检查特定项目
我们可以通过从血液或其他体液和细胞中来检测一个人的DNA,诊断疾病,或者预测疾病风险,这就是基因检测。不过,基因检测并不是万能的,《甘肃日报》报道指出,目前它只能检测大肠癌易感基因、家族性乳腺癌基因、血友病A与B基因等特定项目,对于其他方面的问题,还不能确切作出判断。
查血有助心脑血管病早发现
血液的状态会对血管造成影响,因而一些血液指标,如血脂,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依据。《甘肃日报》提醒,中老年群体、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群体、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者、经常吸烟喝酒者,以及从事脑力劳动者、心理压力较大者,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大,因而可以考虑抽血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
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脂、血糖、血流变、血常规等,进一步可做心肌酶谱检查等。心肌酶水平是反映心脏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的指标,也是心脑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等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活性氧毒性物是自由基与血细胞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手指尖抽取一滴血,涂在专用玻璃片上,通过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活性氧毒性物,也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手段。(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