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自己變矮了?警惕這種病!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 趙方園)日常生活中,如何“補鈣”和“護骨”,常常讓人拿不准。比如,“多吃肉能補鈣”“喝咖啡會導致骨質疏鬆”……這些廣為流傳的觀點,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中新健康邀請了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骨質疏鬆症有哪些早期信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骨中心主任劉亮在接受採訪時解釋,我們的骨頭其實一直在“新陳代謝”——一邊在流失(骨吸收),一邊在生長(骨形成)。當骨吸收大於骨形成時,骨量逐漸流失,就會引發骨質疏鬆症。
劉亮表示,骨質疏鬆早期幾乎沒有感覺,因此被稱為“沉默的疾病”。一旦出現以下表現,往往說明骨量已嚴重流失,需要格外警惕:
1.腰背疼痛,尤以久坐、久站后加重,平躺后可緩解﹔
2.身高較年輕時縮短超過3厘米,或出現駝背﹔
3.輕微外力下即發生骨折,例如跌倒、彎腰甚至打噴嚏時,常見部位為髖部、脊柱和手腕。
劉亮提醒,如果中老年人經常覺得腰背或關節隱痛,或者發現自己明顯變矮了,就要特別留意,可能是骨骼發出的“隱秘信號”,千萬別簡單當成是“老了,不中用了”,應該及時關注和檢查。
兩大認知誤區
誤區一:喝骨頭湯、多吃肉和蝦皮能高效補鈣
提到補鈣,很多人秉承“吃什麼補什麼”,認為飲用骨頭湯有效補鈣。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指出,這是一個認知誤區。
“鈣雖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動物骨骼中的鈣很難溶解到湯裡。”何麗解釋道,熬湯過程中鈣溶出量極低,湯中主要成分為脂肪和嘌呤,過量飲用反而可能增加代謝負擔。
還有人認為多吃肉和蝦皮可以補鈣。何麗指出,肉類中的優質蛋白質、磷和維生素A等成分對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但畜禽肉的鈣含量普遍較低,水產品含鈣量雖然較高,但我國居民水產品尤其是海產品攝入量普遍不足。
因此,靠吃肉補鈣效果有限。蝦皮雖然富含鈣但吸收率不高,同時含有大量鹽,無法供人大量食用,補鈣效果微乎其微。況且,過量攝入鹽分會加速尿鈣排泄,長期高鹽飲食會加劇鈣流失,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誤區二:喝咖啡、碳酸飲料會導致骨質疏鬆
“目前全球尚無充分証據表明,適量飲用咖啡會直接導致骨質疏鬆。”何麗解釋稱,咖啡中的草酸與咖啡因確實會輕微干擾鈣吸收並促進尿鈣流失,但影響程度與飲用量直接相關。研究發現,正常人每天適量喝咖啡患骨質疏鬆風險與不飲咖啡者無顯著差異。
有人認為碳酸飲料中的磷含量高,會影響鈣的吸收。
對此,何麗指出,磷同鈣一樣,都是構成骨骼的核心礦物質,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旦缺乏磷,骨骼同樣會變得脆弱。這種協同關系體現在一個關鍵的生理機制上——鈣磷平衡,當血液中的鈣磷比值是1-1.5時,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但當人們過多地攝入含磷食物時,鈣磷平衡被打破。此時,磷就會將鈣“趕出”人體。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成年人每日磷的推薦攝入量為720毫克,最高耐受量為3500毫克。
何麗表示:“磷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尤其是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中,一罐330毫升可樂型飲料含磷約33毫克,每天飲用1-2罐,其磷攝入量在安全范圍內,並不會因此影響鈣質代謝。”
她強調,此類飲料真正的健康風險在於其中的高添加糖,建議消費者可優先選擇無糖款,並指出:“白水應作為日常補水的主要來源,任何飲料都無法替代其基礎地位。”
五方面入手,保持骨骼健康
如何保障骨骼健康?可以參考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與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聯合提出的建議:
1.保持適宜體重:定期監測體重、體脂率、肌肉圍度等指標,根據身體變化調整飲食和運動計劃,保持適宜的體重﹔
2.均衡營養:建議通過合理膳食或鈣補充劑增加鈣的攝入,增加陽光照射、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維生素D補充劑﹔
3.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可選擇“有氧+力量+平衡”相結合的多種運動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平衡、減少跌倒風險﹔
4.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濃茶、含糖碳酸飲料等﹔
5.高危人群早篩查早防治:對於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應盡早進行骨密度檢測。有問題及時就醫、規范治療。(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