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秋分:秋色平分 養陰補津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4年09月20日07: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鎮咀下村,金色稻谷與民居相互映襯,一幅和美鄉村豐收畫卷映入眼帘。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鎮咀下村,金色稻谷與民居相互映襯,一幅和美鄉村豐收畫卷映入眼帘。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

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古侗寨村民在晒秋。尹序平攝(人民視覺)

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芋頭古侗寨村民在晒秋。尹序平攝(人民視覺)

9月17日,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長寶營子鄉駱駝山子村村民採摘豐收南果梨。仇一軍攝(人民視覺)

9月17日,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長寶營子鄉駱駝山子村村民採摘豐收南果梨。仇一軍攝(人民視覺)

“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當夏日的燥熱消弭於丹桂的清甜,陣陣涼風送來醉人的果香,一轉眼,秋分悄然而至。

今年9月22日為秋分日,此時碧空澄澈,銀杏漸黃,高粱紅了,棉花白了,或濃或淡的秋色像調色板一樣鋪陳開來,譜繪出瓜果飄香、收獲滿滿的豐收時節。

輕寒可人天,人間豐收時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四個節氣。公歷每年9月23日前后,當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晝夜均分,之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白天逐漸變短而黑夜慢慢變長,晝夜溫差繼續加大,天氣逐漸轉涼,南半球則相反。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人認為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霜降是秋季的結束,而秋分正好處於立秋和霜降的中間,因此,秋分被認為是晝夜均等、陰陽平衡、寒暑平分的中間點,正是“平分秋色”之時。對我國北方大部地區來說,秋分時節已不是新涼,而是輕寒,此時氣候宜人,長空萬裡,雲無留跡,一句“輕寒正是可人天”,道盡此時的疏朗快意。對南方地區而言,往往是“熱至秋分,冷至春分”,秋分時暑熱依然未消,而塞北此時已見初霜,“秋分前后有風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裝”。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古人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虫坯戶﹔三候水始涸。過了秋分,轟隆隆的雷聲開始偃旗息鼓﹔隨著天氣逐漸變冷,蟄居的虫子藏入穴中,用細土把洞穴壘得結實一些、洞口開得再小一些,等到天寒再封堵洞口,准備越冬﹔隨著秋季降水減少,夏雨遺存的積水逐漸干涸,湍急的河流變得舒緩。

“秋分時節兩頭忙,又種麥子又打場。”這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忙碌時節。“三秋”大忙,貴在一個“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能避免作物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侵襲,正所謂“秋分不割,霜打風磨”。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華北平原部分地區已經開始播種冬小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也正忙著晚稻的收割。今年秋分,正值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此時百果挂樹,萬谷歸倉,正是有了春的播種、夏的耕耘,才有這金秋的碩果累累。“且將一笑悅豐年”,豐收,是光陰給每一位辛勞者最好的回饋。

“秋分之時,秋已過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醫師韓強介紹,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秋分起,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也要順應自然界“收”的特點,收斂陽氣,滋陰潤燥,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

祭月送秋牛,品蟹吃秋菜

每逢秋分,民間有不少有趣的民俗活動。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國語》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的活動。但由於每年的秋分日不一定都有圓月,后來便將“祭月節”由秋分日調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國多地至今還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后來,皇家祭月禮儀傳到民間,並逐漸成為一種民俗流傳下來,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表達美好的心願。

從前,民間還有秋分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送秋牛,其實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與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人往往是說唱俱佳的民間藝人,被稱為“秋官”。送圖時,秋官會講一些秋耕的吉祥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這種習俗也被稱為“說秋”。

秋分也是大快朵頤的時節。石榴圓潤,籽粒飽滿﹔蟹肉肥嫩,色香味美……“此時菊黃蟹肥,正是螃蟹上市的好時節。”韓強提醒,螃蟹性寒,食用時一定要適可而止,脾胃較弱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南京地區秋分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肥而不膩,味美可口。在嶺南地區,昔日流行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秋分那天,採來新鮮嫩綠的秋菜與魚片煮湯,稱“秋湯”,人們希望“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例如它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適當吃點野莧菜,可以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增強抗病、防病能力。”韓強介紹,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夏季的余熱,多表現為溫燥﹔秋分之后,天氣轉涼,氣溫逐漸下降,多呈現涼燥的特點。燥邪易耗人津液,飲食宜遵循“少辛增酸適量食甘”的原則,盡量少吃辛辣食物,適當多吃些酸味甘潤的食物,以滋陰潤肺、生津補液。此時節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像秋梨、石榴、蘋果、葡萄、柑橘、荸薺、銀耳、蓮藕、百合等,都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是很不錯的選擇。

登高好望遠,泡腳祛虛寒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裡湖光”……秋分時節,秋雲飄逸,秋水如鏡,正是邀三五好友觀秋之華彩、賞世間美景的好時候。

自古以來,不少地方都有登高望遠的民俗。受氣壓和空氣濕度的影響,秋天多呈現出藍天白雲、秋風習習之景,給人秋高氣爽的感覺,很適合登高望遠。韓強介紹,登高作為一種鍛煉方式,不僅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強血液循環,還能舒暢情志。但是,年老體弱者登高時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時速度要緩,上下山時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同時可及時增減衣服以適應多變的溫度。

“秋分正是‘秋日勝春朝’的時節,此時白天氣溫較舒適,不妨多親近自然,進行各種戶外活動,放鬆身心。”韓強表示,由於人體陽氣處於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以“收”為主,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可以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特別是在公園、樹林等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鍛煉,不僅可以欣賞美景,也有助於增強抗燥能力,適應秋涼的天氣。運動時以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這樣既可得到鍛煉,又可避免寒氣通過毛孔進入人體,引發疾病。運動不宜過早或過晚,最好太陽升起之后開始,太陽落山前就結束。白天運動時可以趁機晒晒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韓強介紹,秋分過后,隨著天氣轉涼,燥邪、寒邪、風邪也漸漸增多,感冒、咳嗽、腹瀉、腰酸背痛、過敏性鼻炎等虛寒病症也隨之多發。此時需要及時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防寒,也可以適當泡腳,溫通陽氣、祛風散寒,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秋分后可採用“洋蔥式穿衣法”,早晚溫差較大時,早晨可以一層一層增加衣服,中午溫度高的時候,可一層一層減衣服,這樣避免涼風來的時候受涼,也避免出汗過多。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無飢無憂,何為不樂?”在五谷豐登中,讓我們共享碩果累累的喜悅,在明媚的秋光中,一起開啟秋冬新篇章。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吳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