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拍攝地球美景,航天員怎麼拍出來的?
世界攝影日是全世界攝影師及攝影愛好者的節日,在每年的世界攝影日,我們都會欣賞到攝影師拍攝的絕美照片。2024年世界攝影日,我們有幸欣賞到來自太空攝影師的“空間站大片”。
這位太空攝影師是葉光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指令長。他通過空間站的舷窗捕捉到了地球璀璨奪目的美景,一幅幅超越想象的“空間站大片”震撼來襲。在欣賞太空美景時,我們會想,拍攝這樣的照片需要哪些條件呢?
空間站舷窗:觀看太空的“窗戶”
要想在空間站“出片”,首先你需要一個絕佳的觀景窗口。這個觀景窗口便是舷窗,舷窗是指具有水密性或氣密性的圓形或特定形狀窗,具有通風、採光和觀賞功能。
在空間站中,舷窗不僅是航天員觀賞地球美景的窗口,更是觀測航天器運行狀態、進行科學實驗和保障航天員安全的關鍵設施,這種類似於汽車擋風玻璃的窗口,為航天員的“出片”提供了先決條件。
玻璃越來越亮,照片越來越清晰
舷窗作為觀察外界的窗口,首先要具有高清晰度。如果將中國航天員在太空拍攝的照片放在一起對比,不難發現,從神舟五號到天宮空間站,航天員拍攝的照片清晰度越來越高,這背后離不開透亮的舷窗。
開車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長時間行車會在擋風玻璃上出現很多污漬,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觀察外界的清晰度。舷窗也是一樣,特別是在外太空中高能粒子的沖擊和摩擦下,表面很容易被刮花。
針對這個問題,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發了一種高科技防污染涂層,該涂層猶如一層隱形的護盾,保護舷窗免受宇宙塵埃與粒子的侵擾,確保航天器的“慧眼”始終清澈明亮。該項技術為航天員提供了絕佳的觀看體驗,可以清晰地領略地球家園的絕美風光。
空間站舷窗由什麼高科技材質組成?
空間站在近地區域以橢圓形軌道繞地球運動,周期性地進入地球陰影區和日照區。這種快速的位置變化導致了空間站巨大的溫度波動,最大溫差可超過200℃。
我們知道,如果給盛裝熱水的玻璃杯立即裝入冷水,玻璃杯會有爆裂風險,空間站的舷窗玻璃也是一樣,普通玻璃很難耐受如此大的溫差。那麼,什麼材質才能受此“重任”呢?
熔融二氧化硅玻璃又稱熔融石英玻璃,是一種特殊的高科技材質。該玻璃在制備過程中會經歷上千度的高溫,具有極低的熱膨脹系數,能夠在極端的高低溫環境中保持結構的穩定。此外,該類玻璃還具有極高的強度,能夠抵御高速飛行的太空碎片撞擊,其強度遠高於防彈玻璃。
這種高科技材料制造的空間站舷窗造價不菲,這樣的舷窗在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可不止一個。據報道,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睡眠區、問天艙睡眠區等區域都有這樣的舷窗,並且隨著空間站建設的不斷完善,中國航天員的“天景房”還會增加更多的觀景窗口,以滿足更全面的觀測需求。
穩定的飛行姿態,特殊的“防抖”技術
中國天宮空間站飛行姿態的穩定也是航天員“出片”的關鍵因素。控制力矩陀螺是空間站姿態控制的關鍵設備,它利用高速旋轉的飛輪獲得角動量,並通過改變角動量方向對外輸出力矩,從而實現對空間站姿態的精確控制。
該技術曾是中國航天技術的“攔路虎”,為突破核心技術被國外封鎖的難題,中國航天人經過不懈努力,研發出集精度高、響應快、壽命長、可靠性高等優點於一體的控制力矩陀螺系統,為舷窗大片的拍攝提供了基礎保障。
“出片”利器:先進的超高清相機陣列
當以上條件均滿足后,是不是就可以在太空拍照了呢?稍等,萬事俱備,隻欠“東風”!而這個“東風”便是先進的拍照設備。近年來,拍照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就連手機的拍照像素就可以很輕鬆地達到幾千萬甚至上億,拍月亮也成了各大主流攝影設備的必備技能。
先進的超高清相機陣列,能夠很輕鬆地拍攝出超過億級像素的圖像,並且保持豐富的細節和飽滿的色彩,再加上相機內置的自適應光學系統,可以實時補償大氣擾動和空間站輕微振動造成的圖像模糊,使得空間站“出片”不再是難事。
隨著航天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地球的了解也越來越深。這些高科技技術成果不僅讓我們見証了地球的壯麗與神奇,更激發了人類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好奇和探索欲望。未來,期待更多令人震撼的“空間站大片”誕生,共同見証人類航天事業的輝煌篇章。
作者:物理化學博士石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