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水果熱量低、糖分低,很適合減肥吃
“草原上有一隻羊,突然來了一隻狼”,打一水果。
答案是:楊桃(羊逃)
楊桃是一種熱帶水果,在東南亞和嶺南地區比較常見,北方相對比較少見。關於楊桃,許多人可能是從小學語文課文《畫楊桃》中了解到的。
楊桃,又名五角果、五斂子等,因其獨特的五角形截面而得名,在國外被稱為“星星果”(starfruit)。它的形狀獨特,味道酸甜,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成果汁或果醬。
那麼楊桃都有哪些營養呢?吃的時候我們又要注意哪些?
熱量低、糖分低
和其他熱帶水果相比,楊桃的熱量和糖分都不算高,如果要減肥,楊桃算是一種不錯的水果。每100g楊桃隻有31kcal,比李子(38kcal/100g)、桃子(42kcal/100g)還要低。
而碳水化合物就更低了,100g裡也隻有7.4g,除了糖,裡面還有一些膳食纖維。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楊桃裡的糖也就4%左右。
另外,一些國外的文獻指出,楊桃的抗氧化抗炎能力較強,對血糖的平穩也有一定好處。而國內研究較多的,主要是楊桃多糖,與其他燕麥的葡聚糖、菌藻類的多糖類似,楊桃多糖在免疫調節、抗腫瘤、降血糖血脂上有一定作用。
現有的研究資料對於楊桃多糖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了如何有效提取上。然而,涉及到楊桃多糖的含量和具體結構的研究成果比較有限,這方面的了解相對較少。因此,也不能指望吃楊桃來實現這些效果。
楊桃試試這樣更好吃
楊桃的口感獨特,甜中帶酸,具有獨特的香味。不過,關於楊桃的口感,大家的評價往往存在分歧。有人覺得它甜脆可口,而更多人則抱怨其酸澀難以下咽。
這種差異主要源於楊桃的成熟度、品種等因素。
1、成熟度
未成熟的楊桃含有較高的有機酸和草酸,口感自然偏酸澀。如果你買的是那種稍微帶點綠色的楊桃,就讓它在室溫下成熟,偶爾翻動一下,直到它變黃,散發出芳香的“香氣”。
但如果讓它過度成熟,就會變得黃黃的,甚至出現一些褐色斑點,味道變得平淡無奇,質地也軟趴趴的。
在購買時,如果果皮的顏色是黃色,五個角的脊略有棕色,說明楊桃的成熟度剛剛好。
2、品種差異
不同品種的楊桃在口感和甜度上也有所不同。楊桃有兩種主要類型:小酸型和大甜型。大甜型的品種天生甜度高,適合直接食用﹔而小酸型的則可能偏酸澀,更適合加工成飲品或甜品。
要讓楊桃變得更好吃,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處理:吃的時候,把頭部和尾部以及脊都削掉,這樣可以把最可能有澀味的地方去掉。
調味:將楊桃切片后撒上辣椒、鹽或酸梅粉食用,或榨成果汁並加入蜂蜜調味,都能有效改善口感。比如廣西、雲南等南方地區的大街上售賣的辣椒粉拌水果,就是這種方法。
搭配食用:將楊桃與其他甜味水果或食材搭配食用,如制作楊桃沙拉或糖水等,也能中和其酸澀味道。
作為烹調原料:一些朋友在做魚或燉肉的時候,會用楊桃來進行烹調。
楊桃有毒不能吃?真正要注意的是這些人
對於喜歡吃楊桃的朋友,楊桃雖好,但也要注意楊桃中的兩種“不安分”成分:楊桃毒素和草酸。
那麼吃楊桃真的會中毒嗎?先說重點:健康人群不必擔心。
1、楊桃毒素
楊桃毒素其實是一種特別的氨基酸,被命名為Caramboxin。它的結構和苯丙氨酸有點像,能直接刺激我們大腦裡的神經細胞。
更厲害的是,楊桃毒素能讓大腦裡谷氨酸受體變得特別活躍,這樣一來,就可能導致神經特別興奮,甚至出現驚厥,長期下去還可能對神經造成損傷。
對於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少量毒素可以通過腎臟排出。但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由於腎臟功能受損,這種毒素沒法排出去,就會在體內蓄積。輕微的中毒表現為打嗝、嘔吐、思維混亂、癲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2、草酸
整體來說,水果屬於低草酸(總草酸含量<30mg/100g)食物。而楊桃中的草酸含量高,每100g含有100mg以上的草酸,尤其是小酸型品種和沒有完全成熟的楊桃就更多了。
當腎病患者攝入過多草酸時,由於腎臟過濾功能受損,無法有效清除體內的草酸。草酸在血液中積累,會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晶體,這些晶體可能在腎臟中沉積,形成結石或堵塞腎小管,進一步損害腎臟功能,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一些含量高的楊桃甚至隻吃半個就可能引起中毒,最快半個小時就可能出現中毒症狀。所以,不建議空腹食用大量楊桃或楊桃汁,即使對於腎功能正常的人也是如此。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不同人群的吃楊桃建議也並不一樣。
健康成年人:一定要選擇成熟度高的甜楊桃,每天不超過2個,不要空腹或者在脫水的時候吃楊桃(制品)。
特殊人群:如果存在這些情況,請不要吃楊桃或者楊桃制品(楊桃干、楊桃汁、楊桃酒等),可能會導致過敏或中毒:
1、腎病受損的腎病患者
2、腎臟功能不完善的嬰幼兒和老年人
3、對楊桃過敏的朋友,吃楊桃后會出現皮膚瘙痒、起紅疹
4、服用某些藥物的朋友,如果你正在服用博舒替尼、帕比司他、維奈克拉等藥物,一定要避開楊桃
總之,腎病患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楊桃或者楊桃制品。對於健康人群來說,不必擔憂,但食用也要適量。
作者:注冊營養師李純
審核: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