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走紅 這條“魚”有何神奇?

2024年06月11日07:49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蝠鲼(fúfèn)是一種海洋魚類,因游泳姿態與夜裡飛行的蝙蝠相似而得名。這兩天,一條“蝠鲼”在網上刷了屏。其實,它並不是真正的“蝠鲼”,而是人類制造的潛水器,全名是仿蝠鲼柔體潛水器,由我國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團隊自行研制。這種潛水器有何不凡之處?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配備哪些“神器”?

十多名工作人員正拉著繩索,慢慢將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放進海中,和真蝠鲼相比,它隻缺一條尾巴。很快,這個潛水器就把珊瑚礁的畫面拍攝下來,並回傳到相關系統中。

總台記者 秦祎:我旁邊的是720公斤級仿蝠鲼柔體潛水器,它前面兩個像眼睛一樣的部分是它的光學攝像頭,中間的部分是聲吶,上面是超短基線定位系統,腹部兩側裝有側掃聲吶,背鰭的位置還裝有北斗導航系統。

從2006年開始,研發團隊就外形設計、胸鰭動作、游動姿態等細節入手,不斷優化潛水器的各項功能。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讓仿生潛水器游得更像魚,甚至要比真魚游得更好。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博士 路陽:我們先觀察生物游動的姿態,再觀察生物解剖的標本,通過我們身后的這些實驗設備,採集力的傳感系數、電流功率的示數以及它的位移和流場信息,分析它如何游得快,游得更高效。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如何助力珊瑚礁保護?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都有什麼用呢?近日,仿蝠鲼柔體潛水器首次實現了對我國南海珊瑚礁生長情況監測。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段視頻,就是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拍攝到的南海珊瑚礁。針對我國南海海域面臨長棘海星暴發的情況,它可以通過實時作業,回傳成像,達到及時預警、處置的效果。

多場景應用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有何絕技?

研究團隊已研制出了10公斤至720公斤級共六型仿蝠鲼柔體潛水器,可以說是實現了譜系化開發。它們各有何功能呢?

據團隊介紹,譜系化潛水器從設計之初即面向不同應用場景:

10公斤級及20公斤級主要應用於海洋科教、海洋牧場及珊瑚礁生態監測﹔

百公斤級續航時間長,下潛深度深,可以進行范圍更廣的海洋大數據採集。

去年,460公斤級樣機通過了南海1025米深度測試並實現了60天滑翔,多型仿蝠鲼潛水器累計已完成超200次作業,實現了我國仿生水下裝備走向實用化的技術應用突破。目前,團隊正在進行仿生潛水器從單一到多條群游的研究。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博士 郝藝偉:單體它的續航時間、載荷能力、航程能力都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做集群,就可以先遠距離地航行,當到達了指定的任務區域之后,它可能搭載著不同的載荷,就可以完成各自的分工。

根據團隊計劃,小型仿生潛水器的集群化應用將於明年變成現實,真魚和仿生魚混游的科幻場景將不再是想象。

仿蝠鲼柔體潛水器會否被鯊魚吃掉?

很多網友好奇,包括仿蝠鲼柔體潛水器在內的仿生潛水器在海洋中,會不會被鯊魚吃掉呢?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曹勇:通常情況下,小樣機工作的場景,是在人為可控的范圍內,我們的大樣機翼展4米多,通常情況下鯊魚是不會觸碰它的,年齡比較小的虎鯨是比較調皮的,它可能會用尾巴進行破壞。我們也有相應的措施,就是通過這種聲的方式來警告或者驅離。其實我們更害怕的是微生物的附著,附著多了之后會影響它的航行問題。

目前,我們也在積極尋求外方的合作,包括跟中科院的寧波材料所。我們給它表面涂一層相當於水凝膠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是親水性的,會讓這些微生物誤以為這就是海水,就可以避免這些微生物的附著。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