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在“地面空間站”,可以做哪些實驗?

楊思琪、楊軒
2024年06月08日07:1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宇航服在太空會發生什麼變化?種子怎樣才能保留優質特性?磁場會對生命體產生哪些影響?……在位於哈爾濱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也就是“地面空間站”,這一系列問題都可以找到答案。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麗芳講解月球表面環境模擬裝置(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麗芳講解月球表面環境模擬裝置(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登‘月’了!”月球表面環境模擬裝置是這一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陳赟打比方說,月球就像一個大型電池,向陽面整體帶正電,背陽面帶負電,表面有著大量帶電月塵,這些月塵很容易粘附在宇航服和探測器表面,給月表探測、載人登月等帶來困擾。

“如果將宇航服材料放入‘月塵艙’開展模擬實驗,就可以了解月塵和其他射線會給它帶來哪些影響,從而幫助提升宇航服的性能和壽命。”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空間材料與環境工程研究室主任李麗芳介紹,通過“月塵艙”,研究人員還可以深入研究月塵的形成與演化機制,對月表晨昏線附近的月塵噴泉、輝光等物理現象進行研究。

這是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中的月球表面環境模擬裝置(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這是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中的月球表面環境模擬裝置(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空間磁環境科學裝置,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這裡進行對照試驗,分別觀測在“零磁場”和地球磁場環境中,動植物的生長特性會有何差別,從而分析零磁場環境對生物繁殖、發育及其行為學的影響。

“零磁環境中,有的小鼠可能在一個月內變化不大,在兩個月或更長時間后,則會顯現出明顯差別,因此觀測時長對研究非常重要,一定要耐心等待。”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孫芝茵說。

借助零磁裝置,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引力中心的“95后”博士研究生俞遠陽在這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引力波探測。“我們使用的關鍵部件磁性很弱,在特定零磁環境下,才能得到更精准的測量結果。”他說。

這是位於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的實驗小鼠(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這是位於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的實驗小鼠(6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按照設計規劃,“地面空間站”可以模擬真空、高低溫、帶電粒子、電磁輻射、空間粉塵、等離子體、弱磁場、中性氣體、微重力等9大類空間環境因素,能夠闡釋空間環境對材料、器件、系統及生命體的影響規律和作用機制。

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建設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2月27日在哈爾濱通過驗收。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被稱為“地面空間站”,是我國航天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據介紹,截至目前,“地面空間站”建設的溢出效應已經顯現,累計獲得國際和國內發明專利120余項,已有數百家機構簽署用戶協議。

“大科學裝置將成為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的策源地。”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等離子體物理研究室主任金成剛說,從航天電子元器件檢驗到引力波探測,從農業育種到生命科學實驗,越來越多科研攻關將在這裡展開,越來越多高層次科研人才將在這裡匯聚。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驅動下,“地面空間站”有望助力腦科學、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儀器、輻照育種等新興產業邁上新的台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