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芒種:麥黃梅熟 祛濕防暑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4年06月04日07: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6月1日,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江背鎮茂源村村民正在搶插中稻,田間地頭一派繁忙。陳 鵬攝(人民視覺)

6月1日,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江背鎮茂源村村民正在搶插中稻,田間地頭一派繁忙。陳 鵬攝(人民視覺)

芒種在即,近日,在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白馬寺鎮翟泉村麥田內,農民駕駛農機正在收割小麥。 黃政偉攝(人民視覺)

芒種在即,近日,在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白馬寺鎮翟泉村麥田內,農民駕駛農機正在收割小麥。 黃政偉攝(人民視覺)

“風吹麥成浪,蟬鳴夏始忙。”當金黃的麥浪隨風翻滾,田野裡彌漫著新麥的清香,芒種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此時節,麥穗金黃梅子熟,枝上蟬鳴,小池蜻蜓飛,熱情似火的仲夏時節就要來臨了。

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

今年6月5日,當太陽到達黃經75度的位置時,芒種款款而至。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在詩人陸游筆下,芒種時節,家家炊飯,新麥飄香,處處菱歌,池塘蕩漾……清新美好的田園生活,讀之讓人神往。

“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是一個既包含收獲又含有播種的節氣。所謂芒種,指有芒的作物(麥子)應收,有芒的作物(稻子)當種。此時,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夏熟作物要收獲,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庄稼要管理,收、種、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之一,難怪芒種也被稱為“忙種”。

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這一時節,螳螂在上一年深秋所產之卵經歷冬春終於孕育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現身枝頭,感陰而鳴﹔善仿其他鳥雀鳴唱的反舌鳥,此時卻因為感應到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在古人看來,二十四節氣的變化本質是陰陽的盛衰運變過程。從冬至“元陽初生”到芒種節氣,是陽氣不斷增加的過程﹔從夏至“陽極陰生”到大雪節氣,則是陰氣不斷增長的過程。芒種到夏至期間,日出較早,日落較晚,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也是陰氣初生的時期。因此,芒種期間養生要順應陰陽變化規律,滋養初生的陰氣。

“養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睡覺,尤其是睡好‘子午覺’。”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趙魯卿表示,中醫認為睡眠與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而子午時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合陽”之時,這一時期建議大家子時23點前入睡,午時11點至13點之間小憩約30分鐘,可以養精蓄銳、緩解疲勞,有助於滋養初生的陰氣,促進陰陽平衡。

芒種餞花神,青梅煮酒香

“青梅煮,螳螂爬﹔綠蔭滿庭迎盛夏,田間忙收又忙種,舊俗今日送百花”。芒種節氣孕育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其中最浪漫的大概就數送花神了。

民間俗語說“芒種蝶仔討無食”,芒種時值仲夏,多數花期已過,此時的蝴蝶已經沒有花粉可採了。古人認為花神掌控著花期,百花凋謝意味著花神即將歸位,於是民間多在芒種這天舉行餞花神儀式,感謝其曾為世間帶來萬紫千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紅樓夢》描繪過芒種餞花神的場景:“(大觀園中)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滿園裡繡帶飄飖,花枝招展……”不僅如此,黛玉葬花、寶釵扑蝶、湘雲醉臥、妙玉傳帖等經典情節都發生在芒種時節(雖然不在同一年),讓人遐想聯翩。

在南方,芒種前后是梅子成熟的時節。在古代,梅子是生活重要的調味品,但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於是人們將青梅加水烹煮至酸味盡除, 便有了“煮梅”這一民間習俗。《三國演義》中,就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芒種時節,南方地區有“青梅煮酒”之俗,將青梅置於黃酒中,文火微溫,或是溫酒后再投入青梅,新鮮的果味伴著美酒的醇香在口中彌漫開來,回味無窮。

“青梅性味酸甘涼,有生津止渴的功能,益於健胃消食。青梅中含有多種天然有機酸和豐富礦物質,還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勞、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趙魯卿介紹,將烏梅與甘草、山楂、冰糖等同煮,便制成了中國傳統消夏佳品——酸梅湯,酸梅湯具有解暑、抗疲勞、降肝火等功效。在陽光熾烈的夏日,飲一杯帶著酸味的梅湯,也能調理因悶熱天氣而欠佳的胃口。

趙魯卿介紹,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中醫認為,此時飲食應當清淡,宜少糖鹽、少油膩、少辛辣,忌食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可適當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等,如絲瓜、百合、冬瓜、綠豆、西紅柿、黃瓜、西瓜等。此時氣溫較高,易耗氣傷津,所以還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因出汗過多而發生脫水,除了酸梅湯,還可飲用綠豆湯、荷葉煮水等消暑飲品。

起居勿貪涼,調神心不茫

進入芒種,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正所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顯著升高,雨量日漸充沛,空氣濕度慢慢增大。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

“高溫加上降雨,空氣濕度大,人體容易感到悶熱。悶、濕、熱的環境下,往往容易帶來一些流行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同時也容易心生焦躁。”趙魯卿介紹,這一時期養生的重點在於防暑、祛濕、安神、靜心。

民諺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此時節容易感到慵懶、疲勞。“有的人還會出現食欲不佳、倦怠嗜睡等情況,這些都是‘苦夏’的表現。這是源於暑濕當令,暑為熱邪,易耗散人體氣津,造成氣虛和津液不足,所以人們更容易感到四肢疲乏,萎靡困倦﹔同時,空氣濕度增加,濕邪侵犯人體,導致陽氣運行受阻,使人感到昏昏欲睡。”趙魯卿提醒,苦夏者多是體質虛弱、脾胃欠佳的人,此時可以適當多食些健脾祛濕的食物,如山藥、蓮子、芡實等。

“芒種時節還沒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經逐漸升高,尤其是正午十分炎熱,為免出汗過多耗氣傷津,應避免烈日暴晒下運動。”趙魯卿說,建議在氣溫較為涼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適當運動,可以選擇游泳、慢跑、瑜伽、快走、散步等,以微汗為宜。當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糖鹽水或綠豆百合湯,及時補充水分。

中醫認為,芒種時節天地陽氣升浮於地面,人體的陽氣也浮於體表,形成“外陽內陰”的局面,因此五臟六腑比較寒涼,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這一時期不可貪涼。過多喝冷飲、吃寒涼的食物、洗冷水澡、長時間處在空調低溫環境下等,都可能使人體濕氣內聚,導致邪氣入體,讓一些流行性或傳染性疾病有可乘之機。”趙魯卿提醒,芒種時節也是濕疹等皮膚病高發時期,為避免濕邪影響,注意出汗后不要吹風,及時更換潔淨干燥的衣服。此外,還可佩戴中藥香囊,以芳香化濕,避疫祛邪,預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

“心藏神,與夏氣相通應。芒種過后,天氣悶熱,心陽得夏暑之氣容易亢盛而擾亂心神。因此,夏季人們易出現煩躁不安等情緒問題。”趙魯卿介紹,此時要注意調養心神,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防止情緒波動引發的高血壓、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病。

作為一個承前啟后的節氣,芒種一頭關聯著夏熟麥子的收獲,一頭關系著秋收稻谷的播種。一收一種,道盡芒種節氣的內涵,也提醒人們,生命的豐盈,來自每一次用心耕耘。在這忙而美的時節,願我們忙而不茫,種有所得。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張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