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數字技術開辟體育新賽場

本報記者 劉 峣
2024年05月29日07: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胥各庄小學學生正在學習無人機足球操作要領。   李福政攝(人民視覺)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胥各庄小學學生正在學習無人機足球操作要領。 李福政攝(人民視覺)

從科技攻關助力奧運備戰,到大數據為運動員訓練精准把脈﹔從遍布各地的室外智能健身房,到提供健身場地服務的手機應用﹔從虛擬賽事和線上賽事的廣泛開展,到體育用品的智慧化生產……

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數字體育肩負著助力體育強國建設的使命。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體育的深度融合,激發出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的新動能。

數字賦能體育事業

近日,由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社會分論壇數字體育專場在福建福州舉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張家勝表示,體育既是新興業態的關鍵陣地,又有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新質生產力對加強體育領域科技創新、暢通良性人才循環、推進體育綠色轉型發展、推動智慧體育創新迭代、完善體育產業體系等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加快建設智慧化場地設施,打造“淨零碳”運動賽事﹔提升競技體育軟硬實力,研發新興運動裝備材料、智能穿戴設備、運動訓練虛擬化技術﹔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對體育用品制造、體育賽事和體育場館等傳統產業進行提質升級,打造一批高端體育品牌和產業集群……張家勝說,數字體育的發展將為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需求創造新動能。

近年來,福建省通過數字賦能,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65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李興湖說,福建將致力構建現代化體育產業發展體系,打造更多創新數據要素的應用場景、應用產品,積極培育壯大體育新型消費增長點,加快推動體育制造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發展體育旅游、體育康養等“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為經濟社會發展蓄勢賦能。

如何讓數據技術與體育產業更好攜手發展?國家數據局副局長夏冰說,要加快推動體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探索體育數據確權、流通交易等制度規則,為體育數據開發利用創造條件﹔加快打造全民健身服務“一張網”,推進體育場地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構建國家體育數據框架體系。

豐富體育產業業態

不久前,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傷愈復出、重回賽場。這名36歲的老將在科學化訓練的幫助下,向自己的第四次奧運會之旅發起沖擊。

科技的助力是蘇炳添長期保持巔峰狀態的重要因素。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蔡紅宇介紹,在運動員訓練方面,大數據技術和體育的深度融合,大大改變了“師傅帶徒弟”的小作坊訓練模式。未來的智能訓練將在大量數據的基礎上,為運動員形成個性化的訓練模型和智能化指導方案,進一步提高訓練的自主性、科學性、有效性。

數字技術也讓群眾健身更加便捷。武漢體育學院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鐘亞平說,目前全國已有超過八成省份在建或者完成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位於廣東深圳的室外智慧健身房創造性地把有氧訓練、力量訓練和體質測試器材融為一體,打造個性化室外全民健身新型智慧場地,基於產品本身與雲平台,健身者可自我管理運動數據。

鐘亞平建議,在全民健身基礎建設中釋放技術動能,依托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新型技術助力智慧健身、智能場館等項目實施,為數字體育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當前,數字體育服務業蓬勃發展,數字體育制造業新品迭出。兩者逐步融合,豐富了體育產業的新業態。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看來,要通過數字技術的創新轉化和應用,推動體育制造業、體育服務業產生更多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和新體驗,增強體育行業和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做好“體育+”和“+體育”。

重視人工智能應用

上個月,國際奧委會發布《奧林匹克AI議程》,在展望人工智能可能對體育帶來哪些影響的同時,提出了引領全球體育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計劃的框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人工智能能為更多運動員提供個性化的訓練方法、更好的運動裝備以及更加個性化的健身和保健計劃,也將極大提高體育賽事的組織效率,改變體育轉播的方式,並使觀眾的體驗變得更加個性化和沉浸式。

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任李業武看來,隨著數字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奧林匹克運動已經走到了一個要麼主動求變,要麼被動改變的十字路口。

李業武說,針對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發展的新需求,要實現體育數據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強化應用牽引,從治理和服務兩個維度探索體育大數據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場景。

人民網人民體育事業部總監彭元元認為,在體育全場景中引入人工智能,預示著在人類體育運動領域將出現大面積、深層次、跨越式的進化過程,涌現出更多基於人工智能的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深刻改變體育運動的面貌。

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健身生活?Keep副總裁李新艷說,隨著健身進入個性化和精細化時代,在未來,虛擬的教練或人形機器人將會走入普通人的家庭,陪伴和督促人們打卡訓練,讓健身的過程更輕鬆、快樂,為健身愛好者提供充足的運動價值和情緒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