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吃出來的健康”系列特別策劃

主食全谷化意義重大,專家教你怎麼吃夠全谷物

2023年05月19日08:11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全谷物飲食,不光對國家的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對大眾的身體健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柳鵬指出。

主食全谷化意義重大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沈群教授介紹,谷物是日常飲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2021年10月31日,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方案》,提到要啟動“全谷物行動計劃”,引導消費者走出精米白面的飲食誤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

“主食全谷化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主食’,它為我們機體提供營養素,最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第二層含義是‘全谷’,保留了谷皮、糊粉層、胚乳、胚芽的相對比例,同時含有更多營養素﹔第三層含義就是‘主食全谷化’,把平時所吃的精米、白面類主食部分替換為全谷類食物。”柳鵬解釋,主食全谷化對健康的意義很大,可以為人體提供更多的營養素,包括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多種植物化學物等,對於絕大多數人群都有益處,尤其是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尿酸、冠心病、腦卒中、肥胖等疾病的人群意義更大。

全谷物攝入量無需一步到位

柳鵬主任介紹,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薦,成年人每天全谷類食物攝入量大概是50-150克。對於亞健康人群和代謝綜合征人群,全谷物在主食佔比中至少要達到1/4到1/3的比例,一般人群每天全谷物在主食中的佔比可以不超過1/2。

“吃全谷物可以根據自己腸胃的情況慢慢適應,攝入量不需要一步到位,讓腸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柳鵬主任提醒,不管是膳食指南還是專家共識等,都只是給了一個目標、范圍,具體還要結合自己的胃腸功能進行調整,隻要今天比昨天多一點全谷類食物,或者在一周裡的某一天某一餐,加了全谷,跟自己以往的飲食相比,就是一種進步,長此以往,身體就可能發生一些好的改變。

全谷物也有懶人美味做法

全谷物食品之所以大家吃得少,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口感粗糙,而且做起來也會更費事兒。那麼怎麼做才能更方便更好吃呢?國家注冊營養師王珍給出了一些日常好吃又方便制作的全谷物食譜,比如雜糧飯、雜糧煎餅、燕麥胚芽米粥等。此外,還可以把全谷物加入到菜肴裡面,比如說藜麥可以用來拌沙拉,玉米可以用來炒菜。沒有時間做飯的人,可以備一些零蔗糖、非油炸、非膨化的燕麥片或是燕麥凍干粥,沖泡幾分鐘,就可以吃,非常方便。

對於特殊人群,王珍營養師也分享了一些增加全谷物攝入的方法:對於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喝一點零乳糖、零添加糖的燕麥奶,搭配全麥面包、燕麥片當早餐,就很容易達到推薦攝入量﹔對於血糖異常的人群,建議選擇一些有嚼性的全谷物,需要加工度沒有那麼高的,不要打成糊、做成粉去吃,可以做成糙米飯,嚼著吃,升糖速度相對來說比較慢﹔老年人吃全谷物,可以加到包子、饅頭、面條裡,由少到多,先選擇一些口感比較黏糯、沒有那麼粗糙、沒有那麼硬的全谷物,比如燕麥和大黃米,腸胃適應后再慢慢過渡到一些比較粗硬的種類,比如糙米等,習慣之后,再加蕎麥、紅米、黑米等作為主食。總之,作為主食的一種,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要有全谷物。

本文由山西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研究員陳永欣進行科學性把關,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全谷物頻道喬靖芳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