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老年痛風患者怎麼吃?專家教你科學飲食

南方醫科大學南海醫院主任醫師杜慶鋒
2022年08月11日09:11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痛風患者人數已經上升至8000萬人,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10%的增長率不斷增加。痛風的主要特點是體內嘌呤產生過多或腎臟排泄減少引起血液中尿酸濃度升高,形成尿酸血症以及反復發作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痛風性石沉積、痛風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等。

痛風是老年人常見的與飲食密切相關的嘌呤代謝紊亂性疾病,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控制飲食一直是預防和治療老年痛風的主要手段,多數老年痛風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即可達到治療目標。

控制飲食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痛風發作或者減輕痛風發作的疼痛,減少體內的尿酸鹽,避免體內形成尿酸結石。臨床上,多數醫師都推崇“三低一高”飲食控制原則,即低嘌呤、低體重、低鹽、高飲水。許多人對“低嘌呤”有著錯誤的認識,認為食物中的嘌呤越少,對痛風越好,這種觀念導致在選擇食物時,限制了嘌呤的攝入,同時也限制了蛋白質,進而引發營養不良等等問題。

因此,隻有根據病情來調控飲食中嘌呤的含量才是最正確的舉措,以我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食物排序,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動物內臟、肉類、魚類、堅果、豆類、蔬菜、谷物、澱粉、水果。

痛風患者選擇食物的原則

1、碳水化合物。作為主食,在總熱量不變的前提下,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一般佔總熱量的 50%~60% 為宜。因為糧食中的嘌呤主要在麩皮中,所以,推薦食用低嘌呤的細糧,如細加工的大米、小麥精粉、五谷類、玉米、土豆、甘薯、通心粉等,每日總量控制在200~250克為宜。

2、蛋白質。老年人生理功能減退及限制性進食,蛋白質代謝呈負氮平衡。為了彌補老年人體內蛋白質不足,每天蛋白質攝入量一般不低於成年人,佔總熱量的 10%~20% 為宜。推薦多食用含嘌呤較低的植物蛋白和優質動物蛋白,如牛奶、雞蛋等。也可將嘌呤含量較高的魚和肉加水浸泡后棄湯食用,這可將食品中的嘌呤減少50%。

3、脂肪。老年痛風患者如合並有血脂異常和肥胖,應控制膳食脂肪攝入量。飽和脂肪與多價不飽和脂肪分別提供的能量不超過10%,剩余10%~15%的能量由單價不飽和脂肪提供,同時應注意每天膽固醇攝入量不超過0.3g。推薦食用植物油,如菜油、茶油、橄欖油等。

4、膳食纖維。老年痛風患者多選用富有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為宜。因為水果和蔬菜屬於鹼性食物。酸性壞境中尿酸易沉積,鹼性環境中有利於尿酸的溶解與排泄。

5、礦物質、微量元素。老年痛風患者的飲食應以低鹽、高鉀、少刺激性食物為宜。因為食鹽可使體內水分瀦留,不利於尿酸排出。食鹽一般以每日 3~5g 為宜,如合並高血壓和腎病水腫者應低於每日 2g。大蒜、辣椒、生姜、咖喱粉等均可增加機體的敏感性,故應少用或禁用。提倡推薦食用奶制品、香蕉、西芹等食物補鈣、補鉀。多飲水(每日飲水1500~2500ml),促進尿酸排泄。

總之,老年痛風患者飲食防治應從多個環節入手,遵循“三低一高”飲食控制原則,避免痛風急性發作,從而減少痛風對老年人生活的影響。 

把關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郭樹彬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