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私處怎麼清洗?專家教你正確方法

"洗洗更健康"多少年來,這句話聽得都耳熟能詳了。關於女性私處,到底用不用洗呢?什麼情況洗呢?這篇文章就一起來探索一下答案。
女性私處需要洗還是不洗?
女性外陰部有著特殊的解剖結構,外陰由於大、小陰唇的閉合,能防御外邪入侵陰道。陰道本身也有自淨功能,其內存在不同菌群,乳酸菌可以維持酸性環境,抑制致病菌。
正常情況下,女性不需要每天沖洗陰道,頻繁的沖洗反而會引起陰道內酸鹼度發生變化,菌群失衡,致使陰道炎的發生。
但由於外陰、陰道與尿道、肛門毗鄰,局部潮濕,易受到經血、陰道分泌物、尿液、糞便污染。此外,穿緊身化纖內褲、經期使用衛生巾等會導致局部透氣性差,進而引起婦科最常見的疾病——外陰炎、陰道炎。
另外,公共場所如浴池、游泳池等也是病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
其實,不注意衛生並不是患外陰炎、陰道炎的唯一原因。當女性處於妊娠期、免疫力下降、患糖尿病或使用大量抗生素的情況下,也是很容易患外陰炎、陰道炎。當然,保持女性私處清潔仍然是預防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重要手段。在這裡特別強調,外陰最好是經常清洗,記住不是陰道。
該怎麼洗?用什麼洗?
有些女性朋友盲目使用婦科清洗液、香皂液等清洗外陰、陰道,認為這樣會更干淨,其實並非如此。婦科清洗液、香皂液不但會刺激陰道黏膜,引起瘙痒、刺痛,長期使用還會破壞陰道酸性環境,使“致病菌”乘虛而入,增加感染的機會,造成陰道炎症,甚至導致宮頸炎、子宮炎、輸卵管炎等。平時隻需用清水清洗外陰,保持干燥即可,並不是洗得越勤越好。陰道更是不必要太頻繁沖洗。
清洗相關事宜如下:
清洗次數:平常每天1次即可,若出汗多或者月經期間可適當增加清洗次數。
清洗方式:最好採用淋浴,用溫水沖洗,如果無淋浴條件,可以用盆代替,但要專盆專用。
清洗順序:先洗淨雙手,然后從前向后清洗,先洗大、小陰唇,然后是陰道口,最后洗肛門周圍及肛門。
出現白帶就要頻繁洗嗎?
白帶是指女性陰道分泌物中具有黏性的液體,其形成與雌激素有關。正常白帶呈白色稀糊狀或蛋清樣,黏稠、量少,無腥臭味,具有濕潤陰道,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
若女性感染婦科疾病則容易出現白帶異常,我們可以從性狀上辨別異常白帶:
透明黏性白帶,外觀與正常白帶相似,但數量顯著增多,應考慮陰道腺病、卵巢功能失調等﹔黃色或灰黃泡沫狀白帶,呈稀薄膿性,並帶有臭味,多提示女性可能存在滴虫性陰道炎﹔呈豆腐渣樣或凝乳塊白帶,通常是因為感染假絲酵母菌引起的,提示女性患有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並伴有嚴重的外陰瘙痒及灼痛﹔灰白色白帶,伴有魚腥臭味,一般提示女性可能患有細菌性陰道病,常伴有外陰輕度瘙痒﹔水樣白帶,持續流出稀薄如水樣或米泔狀,且伴腥臭味,一般為晚期子宮頸癌、陰道癌或黏膜下肌瘤伴感染等。
因此,不是出現白帶就需要清洗的,區分正常和異常的白帶很重要。一旦出現了白帶異味、白帶性狀改變、外陰瘙痒,我們要做的不是自行去買洗液清洗,而是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化驗白帶,確定是否有炎症或感染細菌,然后再進行針對性地治療。
男性需要洗嗎?
相對女性而言,男性常常忽略私處的衛生,清潔衛生不夠可能會增加各種男性疾病的發生幾率,比如尿道炎、龜頭炎、陰囊濕疹、肛周炎症等。
男性清洗私處的順序比較簡單,先清洗生殖器官,再清洗肛門,擦干的順序也是一樣的,要專用清洗盆和專用毛巾。
日常清潔,用清水就可以,不用或少用肥皂,如果私處出現了瘙痒、潮紅、脫皮等情況,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