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長了息肉離癌症還有多遠?這些情況要及時切除

2022年07月14日09:42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息肉”,經常出現在很多人的體檢報告上,一些人看到這個結果,便開始擔心息肉會不會變成癌,想著要趕緊切除。但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嗎?其實這件事情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起來看。

息肉息肉是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確定其病理性質之前統稱為息肉。人體內凡是有黏膜的地方,都有可能出現息肉。遇到“息肉”請不要過度恐慌,因為不是所有息肉都一定會變成癌。

息肉的癌變風險高低與什麼有關?

研究表明,除了遺傳因素,息肉的出現還和炎症的慢性刺激等相關。飲食不規律、吸煙、酗酒、長期熬夜、喜歡進食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胃腸道基礎病變的刺激等,都和息肉的發生甚至癌變有關。

另外,息肉是否癌變和息肉的大小、類型、形態、數目、部位等這些因素相關。通常,息肉越大,癌變的幾率越高,腺瘤樣息肉癌變率高,而增生性息肉癌變率很小。有蒂的息肉、表面光滑的息肉癌變率較低﹔而無蒂的息肉(基底面廣)、表面不平整、中間凹陷、呈菜花狀息肉癌變率高。

這類息肉,幾乎都會變成癌

結直腸息肉

炎症性: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結直腸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惡性腫瘤,通常經“腺瘤-癌”的發展模式演變而來,對結直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的早期檢出和及時治療可以明顯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生。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組以結直腸多發腺瘤為特征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綜合征。臨床表現有腹痛、腹瀉、大便帶血、帶黏液。如果不積極治療,幾乎所有患者都將發展為結直腸癌。對於家族有消化道癌症病史者,一定要警惕FAP。定期做腸鏡檢查,可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腸鏡檢查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可以立即切除,可以取活檢,確定是不是惡性腫瘤。

FAP患者家屬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目前較為明確的遺傳性結直腸癌包括三類:林奇(Lynch)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黑斑息肉病(P-J綜合征)。

其中,FAP由APC基因發生異常突變導致,超過90%的典型FAP患者能檢測到基因突變,其所有一級親屬都有可能患病(50%的概率)。因此,臨床診斷的FAP患者及所有直系親屬應該進行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

不同部位的息肉該如何應對?

體內的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鼻息肉

鼻息肉的症狀包括鼻塞、多涕、嗅覺功能障礙及頭疼等,鼻息肉通常不會癌變。如果症狀明顯且內科治療無效或多發大息肉者,可選擇鼻內鏡下鼻息肉切除手術。

聲帶息肉

長期發聲不當、長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都與聲帶息肉的出現有關。聲帶息肉容易導致聲音嘶啞甚至出現明顯的發聲困難。一旦有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咽喉干痒疼痛的症狀,建議立即到醫院做纖維喉鏡明確診斷,必要時也可在醫生建議下進行手術摘除。

膽囊息肉

一般來說,膽囊息肉多為良性病變。但是,對於膽囊單發息肉要高度警惕,因為它有一定的癌變可能。特別是對於直徑大於或者等於1厘米、單發、寬蒂或局部膽囊壁增厚,短期內增大迅速者,或伴有膽囊結石及明顯臨床症狀者,懷疑為惡變或惡性病變者,應及早行膽囊切除手術治療。

胃息肉

部分胃息肉存在癌變的風險,有可能會發展為胃癌。發現胃息肉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胃鏡檢查。懷疑癌變或已有癌變的息肉,以及直徑大於2厘米的息肉,一定要切除,減少胃癌的發生,息肉送病理檢查。

宮頸息肉

絕大多數宮頸息肉都是良性病變,但也有可能癌變。如果年齡超過45歲,特別是更年期前后有宮頸息肉的女性,應及時摘除息肉並送病理檢查。

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息肉可能導致月經經期延長、經量增多、不規則陰道出血甚至是不孕症。是否要手術治療,與有無症狀及是否絕經等有密切關系。如果有婦科炎症,及時治療。有症狀的子宮內膜息肉,≧1cm者,建議及時手術摘除及用藥,避免復發。由於絕經后息肉惡變的風險最高,因此建議絕經后女性及時切除息肉,以防癌變。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