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回家怎麼做?專家給您支三招

2022年06月30日08:23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我國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致殘率、致死率高,疾病負擔重。慢性呼吸道疾病(CRD),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症、間質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肺癌、肺移植、肺減容手術等。

本文重點談談簡單易操作的居家呼吸功能鍛煉有哪些,它們主要包括改善肺部通氣的呼吸功能鍛煉技術、促進肺部清潔的肺康復技術及改善呼吸功能的運動訓練。

改善肺部通氣的呼吸功能鍛煉技術

1、縮唇呼吸

縮唇呼吸患者緩慢地用鼻深吸氣,然后撅起嘴唇輕鬆地做吹笛式呼氣,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每次10min,每天3~4次。縮唇式呼吸使小氣道的壓力相應增加,使等壓點向大氣道移動,防止小氣道過早塌陷閉塞,利於肺泡殘氣排出,改善換氣。

重度至極重度慢阻肺患者通過縮唇呼吸運動訓練可不同程度改善其呼吸困難、呼吸肌功能。

2、腹式呼吸

患者取臥位或坐位,全身放鬆,經鼻吸氣,從口呼氣,一手放於腹部,一手置於胸前,吸氣時盡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壓腹部,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一般吸氣2s,呼氣4~6s,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每分鐘呼吸7~8次;開始每日2次,每次5min,熟練后可逐漸增加至10~15min/次,每日2~3次。

慢阻肺患者運用膈肌做深緩呼吸,改變輔助呼吸肌參與的不合理的淺速呼吸方式,呼氣時間延長以提高潮氣容積,減少無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氣量,降低呼吸功耗,緩解氣促症狀。

3、胸廓擴張運動訓練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陪護人將雙手置於患者欲擴張肺葉對應的胸廓上,請患者呼氣,感受肋骨向下向內移動,陪護人手掌同時向下試壓,在患者吸氣前瞬間,快速向下向內牽張胸廓,誘發肋間外肌收縮,請患者吸氣,並抵抗陪護人雙手阻力,從而改善受限肺葉,胸壁再擴張,進而增加肺通氣量。

4、吸氣阻力訓練

通過各種不同直徑的管子或彈簧提供吸氣時阻力,患者經由口中的阻力訓練器吸氣。每次訓練時間逐漸增加到20~30min,以增加吸氣肌耐力,每日2~3次。當患者的吸氣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時,逐漸將訓練器的直徑減少或增加彈簧阻力。

促進肺部清潔的肺康復技術

1、咳嗽訓練

取坐位,上身略前傾,雙肩放鬆﹔緩慢深吸氣使肺泡充氣足量﹔屏氣2~3秒,張口連咳3次,咳嗽時收縮腹肌﹔停止咳嗽,縮唇將剩余氣體緩慢呼出﹔緩慢深吸氣,重復以上動作,每次訓練可重復2~3個以上動作。

2、體位引流

借助合適的體位,將肺部化膿性病灶置於高位,使積聚在支氣管及肺內的化膿性壞死物順位引流至大氣道,再經口咳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每0.5~1h翻身一次,引流體位擺放10~20min,每日1~2次,清晨或入睡前為佳。

改善呼吸功能的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適度、適量原則。指導患者按推薦方案進行﹔運動頻率為每周至少3次,運動強度為40%~85%的最大攝氧量,每次運動時20-60min﹔主要包括上肢訓練、下肢訓練及全身訓練。

1、上肢訓練——手臂提舉運動。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雙手臂伸展交替朝前緩慢抬起,至舒適位末端,然后緩慢放下,每組5次,3組/天﹔曲臂彎舉,手持啞鈴或沙袋,雙臂放於身體兩側,緩慢屈臂舉起重物再緩慢放下。

2、下肢訓練——踝泵運動。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下肢伸展,大腿放鬆,緩慢勾起腳尖,盡力使腳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時保持5s,然后腳尖緩慢下壓至最大限度保持5s.然后放鬆,每組10個,2~3組/天﹔模擬深蹲,手扶椅背,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再緩慢下蹲,雙膝保持正直不外翻或內扣,然后緩慢站起,每組10個,2~3組/天。

3、全身訓練

步行、呼吸體操、上下樓梯、打太極拳、八段錦、跳廣場舞等﹔ 靜息狀態下無症狀,在行走或進行劇烈運動時才出現呼吸困難,可以進行慢跑、快走、踢毽子、打羽毛球、騎自行車、廣場舞等運動﹔稍微活動后出現氣喘的患者,可以選擇慢走、打太極拳等。

以上幾種呼吸功能鍛煉,簡單且可操作性性強,一方面可以改善呼吸肌功能,促進肺部清潔和氣體交換,減少痰液瀦留﹔另一方面能有效減少呼吸困難症狀,提高運動耐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再入院。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副主任醫師陳莉雲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