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的天氣預報靠譜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天氣預報
長達40天的天氣預報能靠譜嗎?對我們有什麼參考價值?神秘的天氣預報又是怎麼“測”出來的呢?
40天的天氣預報靠譜嗎
天氣預報時間越長,准確率越低。中長期預報由於沒有預報員的主觀訂正,因而無法精准地告訴你十天后降溫能達到5℃還是7℃,也無法精准地告訴你這個月有25天還是20天會下雨。
在中長期預報推出之前,氣象部門通常隻發布3-7天的天氣預報。然而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氣象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高,3天或者7天的預報已經滿足不了需求。於是,氣象部門會用數值模式預報8-15天甚至40天的中長期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是一種用高性能計算機把未來天氣算出來的科學。因為大氣運動總是遵循一定的物理規律,人們將大氣運動變化規律編寫成一系列數學方程,再利用高性能計算機進行運算,得到未來天氣發展變化狀況。
中長期天氣預報有什麼參考價值
湖南省氣象台國家級首席預報員周慧稱,目前40天的天氣預報一般都是數值模式預報給出的,前10天的預報准確率可達80%左右,不過到后期預報偏差將隨時間遞增,加上天氣現象千變萬化,模式預報后期的不確定性較大。
盡管具有不確定性,但中長期預報已經可以預報出未來一段時間明確的天氣趨勢,可以讓我們提前更長的時間對天氣形勢作出預判,比如是否多雨,是否會出現連續的高溫天氣或是否有寒潮,從而有更長時間做出應對准備,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天氣形勢時時刻刻在變化,數值也是隨時變化的,中長期預報也會根據變化的數值調整和訂正預報結果,越臨近准確率越高。建議有遠期出行或活動計劃的小伙伴可以隨時間臨近,多關注刷新幾次中長期預報,獲取准確度更高的預報結論。
天氣預報是怎麼“測”出來的
“測”出天氣,最關鍵的有兩點,一是用數值模式在超級計算機上算,二是預報員進行人工訂正。
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管成功表示,在觀測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以及數值天氣預報這兩個天氣預報的關鍵環節中,超算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首先,大氣觀測數據來源於地基、空基觀測。地基觀測主要包括常規氣象觀測台站進行的氣溫、氣壓、濕度、風等的觀測,以及運用雷達獲得雷達回波信息。空基觀測則主要是利用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獲取衛星輻射率信息。將紛繁復雜的觀測資料梳理得井然有序,再與常規數據進行組合,調整為最接近真實情況的大氣狀態,這都需要超級計算機提供大力支持。
其次,在獲得地球大氣觀測數據后,氣象部門將根據大氣當前狀態與周邊環境,求取未來等間隔時間點的天氣要素值,從而獲得未來天氣狀態。
另一方面,氣象預報員的人工訂正也非常重要。數值天氣預報並不能完全模擬極其復雜的大氣變化,做出來的預報必然會有偏差。天氣預報員依靠使用數值模式的經驗,結合當地天氣預報學經驗,才能做出更准確的預報。
同時,中央氣象台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藍渝也表示,致災性強對流天氣的准確預報是目前全世界氣象領域面臨的巨大難題。近幾十年,隨著衛星、雷達、飛機、地面等綜合觀測系統的建立以及大氣科學理論的不斷完善,數值天氣預報准確率也得以大幅提高。
2018年,全國24小時晴雨預報准確率就已達87%,強對流預警提前量達38分鐘,台風路徑預報水平繼續保持世界領先。中央氣象台正研級高工符嬌蘭稱,隨著預報技術的不斷進步,預報准確率和時效上均在不斷提升。基本上,提前3天左右可以較准確地預報出強降水落區和強度,目前我國24小時暴雨預警准確率可達89%。但即便數值預報已經發展到一定高度,天氣預報也是一門預測科學,在看得見的未來幾乎不可能100%准確,預報總會出現誤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