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微信就是數字人民幣嗎?一文讀懂數字貨幣

橫跨南北的游客們(比如從上海到北京),經常因一個微型的差異而受到文化沖擊。比如一元錢的貨幣形式差異。南方地區的一元錢,多是叮叮當當、沉甸甸的硬幣,而北方的一元錢,則多是紙鈔。
對於二者的差異成因,網上流傳有很多的說法:
一說北方干燥,南方潮濕,因而不易發霉的硬幣更受南方地區歡迎。
二說國家在逐步推行“低面額貨幣硬幣化政策”時,在南方設置的試點城市多,所以影響了當地居民的使用習慣(92年第一批試點城市:上海、遼寧、浙江、深圳、江蘇)。
三說中國四大造幣廠(南京、上海、深圳造幣廠與沈陽造幣廠)中有三家在南方,因而從運輸成本來看,自產自銷最為劃算。
低面值的硬幣比紙幣成本低︱Pixabay
以上三種說法各有依據,共性相同,且互不互斥。有數據顯示,由於容易破損等原因,一元紙幣流通二十年的成本,會比同等硬幣高出15倍。因此國家推行“低面額貨幣硬幣化”是順理成章的事兒。那麼推廣時間最久的城市,有機會低成本運輸硬幣的城市,自然環境更難適應紙幣的城市,自然而然就會更早的,更久的接受這種改革,並形成習慣。
由此,我們可以窺見,經濟成本是國家推行某項政策背后的重要推力,而風俗習慣的形成落地因素則更為復雜多樣,在此我們先把這種形成因素簡單的概括為社會氛圍。
同樣的,我們可以帶著這個簡單的邏輯,嘗試去理解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EP)。
拋開復雜的技術術語和難以理解的實現邏輯不講,數字貨幣就是將現金數字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將現金數字化?
看到這裡,你肯定能夠從推廣硬幣的政策上獲得靈感。數字貨幣相較傳統現金而言,可以減少現金發行、印制、維護和貯藏等環節的成本,可以簡化現金或明或暗的繁多流通層級,降低其攜帶成本、防偽成本。但也會有人持反對意見。因為數字貨幣作為一個新興的系統,在大范圍推廣之前,它的維護成本可能是難以估量的。而數字貨幣在未來是否能成功落地普及,誰也不敢打包票。
手機支付讓我們的支付方式變得更加便捷︱Pixabay
但數字貨幣作為國家摩拳擦掌在努力推進的政策,肯定是畫好了經濟藍圖的。從“供”的角度難辨利弊的話,那我們換個思路,從“需”的角度來想想,國家以及我們,需要數字貨幣嗎?為什麼需要?
講到這裡,大家肯定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它們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但微信、支付寶雖然是電子支付方式,看起來是“數字化”的,但其實它們僅僅只是第三方支付工具,而並非數字貨幣。
從簡單的業務關系來講,當我們把錢存到第三方支付工具裡時,雖然看起來、用起來都像是現金,但實際上我們與第三方之間是借貸關系。按照貨幣供應量的差別,貨幣被分為了幾個層級,流動性隨層級增加而降低。粗略來說,M0是指流通中的現金,M1指M0加活期存款,M2指M1加准貨幣(定期存款,其它存款等)。余額寶等貨幣基金裡的貨幣則屬於M2,而並非M0。
我們若把貨幣的流動性簡單理解為交易量,那麼在貨幣總量不變的情況下,貨幣的流動性越大,GDP一般就會增長的越快。反之,當流動性變差時,想要維持GDP不跌落,就得增加貨幣總量,也就是印錢。印錢會導致通貨膨脹,而放任通貨膨脹會導致經濟崩潰。因此國家在宏觀上,必須不斷促進貨幣的流動性,以控制通貨膨脹的發展程度。
不可否定的是,微信與支付寶這類M2,乘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浪潮,在我國推廣了移動支付、非現金支付的用戶習慣,營造了基層的數字經濟氛圍。但M2的流動性是M0衍生而來的,在流動性上無法超越M0,且其流動性可能會隨著經濟的波動而發生難以控制的變化,央行也無法通過它們落地貨幣政策。也就是說,M2好,但是不夠好,那更好的是什麼呢?
數字貨幣是央行發行的貨幣,背后是央行的信用背書。與現金相同,數字貨幣在央行的劃分中,屬於M0,擁有最強的流動性。M0除了被銀行收回銷毀之外,基本是不會消失的。因此,國家若想在根本上提高貨幣流動性,數字貨幣這樣能夠掌控的升級版M0顯然是更優解。而且數字支付的經濟氛圍在我國已成氣候,國家自然要把握機會,順勢而行,推行數字貨幣。
對我們而言,第三方支付工具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在第三方平台上,每一筆的收入和支出,都是清晰可見的。無法“自定義”的信息暴露,加上大數據浪潮,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就如同漆黑夜裡的明月,連隕石坑都依稀可辨,毫無隱私可言。
但數字貨幣是支持在線匿名交易的。形象點來說,數字貨幣的交易就像我們拿了空的紅包,上面隻寫明了我們需要的金額,然后我們把空紅包交給銀行,銀行從我們賬戶上扣除相應的金額塞進紅包裡,再返還給我們。我們拿著紅包支付時,電子設備可以自動打開紅包,將這筆錢送到交易人的手裡。
在這個過程裡,銀行隻接觸了紅包,並不會知道我們拿錢做了什麼,又把錢給了誰。於是隱私就被保護起來了。不過當然了,無限匿名隱患頗多。實際上,央行可以設置規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數字貨幣的可溯源,做到可控匿名,以打擊貪腐、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總的來說,數字貨幣具有超越傳統現金的成本優勢,在央行貨幣政策的落地上,又能提供更直接的通道,更廣泛的操作空間,還能為持有人或消費者提供強有力的信用背書與隱私保護。因此對於每個國家而言,數字貨幣的推行都只是時間問題。對中國而言,我們的數字交易氛圍已成氣候,推行數字貨幣是大勢所趨,更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良策。
參考文獻
[1] ﹝奧﹞卡爾·門格爾: 《國民經濟學原理( 中譯本)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2005 年版
[2] Melik, James. Digital currency: Brave new world or criminal haven?. BBC News. [28 February 2013].
[3] 中國在數字貨幣領域領先一步,但誰會跟著走?. DW. [2020-10-11].
[4] 中國推進數字貨幣大規模測試,世界多國角逐激烈. BBC中文網. [2020-08-11].
[5] A History of Dogecoin. Dogecoin Analysis Repor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SRN). Accessed 28 December 2017.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