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病兒童發熱如何護理?家庭護理做好以下三點

蠶豆病原名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是紅細胞內缺乏G-6-PD的遺傳性疾病。當進食蠶豆、蠶豆制品等引起紅細胞破壞加速,會產生急性溶血性貧血。
缺乏的小朋友如果食用相關氧化性物質則可能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黃疸、小便色深甚至呈醬油樣、發熱、惡寒、惡心嘔吐、腹痛等表現。
常規家庭護理要注意哪些?
對於已經確定患有蠶豆病的兒童,平常家庭中要注意避免接觸蠶豆、蠶豆制品及花粉等。
然而家長們常常感到頭疼的是,部分兒童發熱容易反復,雖經治療也未見體溫下降,家長們就開始慌了。除前往醫院就診外,家庭中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1. 降溫
採用物理降溫方法,如冰敷或以溫水擦拭全身(擦拭以腋窩、大腿根部為主),擦拭時間一般15分鐘為宜。根據天氣和患兒情況選擇被褥,防止棉被過厚或過薄等情況,擦拭后衣物及時更換,防止進一步受寒。
注意,嬰幼兒童不建議使用酒精擦拭。對於體溫較高,物理降溫無效的兒童可服用藥物,藥物以醫生開具為宜,可以少量使用布洛芬(芬必得、美林混懸液、美林混選滴劑),不可擅自服用其他類別退熱藥。
2. 飲食及休息
鼓勵患兒多飲溫水,以補充水份和促進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禁食蠶豆或蠶豆制品及具有氧化性質的藥物,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盡量臥床休息,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居家空氣清新,通風流暢。
3. 觀察
父母要時刻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大便通暢與否、小便通常與否、量正常嗎、顏色正常嗎,觀察呼吸情況、有無異常聲音、皮膚顏色、胃口、有無腹痛(哭鬧、按壓腹部)、嘔吐等情況。如有異常,父母無法確定,及時送往醫院就診。
蠶豆病兒童的用藥禁忌
慎用部分中草藥,如牛黃、熊膽、珍珠粉等﹔
慎用退熱藥、消炎鎮痛藥,盡量避免使用非醫生開具或告知的退熱藥物,就診時及時告知有蠶豆病史。臨床藥物中氨基比林、小兒退熱栓、安他唑啉、奎尼丁等退熱藥還有消炎痛、保泰鬆等消炎鎮痛藥均不宜使用,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其他藥物如奎寧類、磺胺類、呋喃類,如利福平、氯霉素、奎寧等均不宜使用。
總之,一定要及時告知醫生有蠶豆病史,認真查看藥物說明書的禁忌症。
本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沈健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