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殘留致癌物戴前必須“抖一抖”?專家:片面“科普”不可取
近期,一段關於口罩環氧乙烷殘留檢測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中,檢測者對剛剛撕開封膜的口罩進行環氧乙烷檢測,認為口罩殘留的微量環氧乙烷屬於1類致癌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建議把口罩在空中晃動10∼20次,讓環氧乙烷盡量散發在空氣中后再佩戴。該視頻被許多自媒體引用,以“口罩致癌”為噱頭大肆傳播。不少民眾由此擔心,我們還能安心戴口罩嗎?
針對口罩上的環氧乙烷殘留是否會致癌這一問題,浙江省醫療器械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莉介紹,環氧乙烷是一種廣譜滅菌劑,可以穿透包裝對醫用口罩進行滅菌。滅菌完成后,環氧乙烷可以揮發出來,這個過程叫做解析。通常情況下,無菌醫用口罩滅菌后在生產企業經過7∼14天的解析,就可以將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出來。解析完成后,生產企業還會按照國家相關標准對口罩的環氧乙烷殘留量進行檢測,出廠檢驗合格的無菌醫用口罩才能上市銷售。因此,隻要是符合標准要求的醫用口罩,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孫亞飛表示,我國針對作為消毒滅菌使用的環氧乙烷殘留含量制定了明確規定,要求必須小於10μg/g。視頻中的檢測值低於國家標准,代表其危害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並且目前也沒有証據表明,環氧乙烷在低於殘留標准限值以下還會產生累積毒性。因此,口罩有環氧乙烷殘留致癌的說法並不准確。
所謂1類致癌物,指的是有明確証據和某些癌症有關,但是與致癌的強度並無關系。例如熏肉、酒精、煙草都屬於1類致癌物,但隻有在過量攝入時才會顯著增加癌症風險。環氧乙烷雖然也是1類致癌物,但其致癌的風險並不高。
癌細胞通常是因為細胞分裂出現錯誤而產生,即使沒有任何損傷,身體中的細胞在正常生長時,也可能出現癌變,並且其概率和基因有關。但要注意的是,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癌風險,如抽煙、喝酒、長時間晒太陽、吸入污濁的空氣(可吸入顆粒物中會包含石棉纖維、二氧化硅細粉末等物質,它們幾乎沒有毒性,但是吸入肺部可能會引起病變)、喝太燙的湯粥、吃過期食品等。
因此,大眾不必談癌色變,聽到致癌物就過分緊張,甚至對佩戴口罩產生抵觸情緒。近期,南非、以色列、意大利、英國、奧地利和中國香港等多地已監測到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輸入,雖然我國其他省市尚未發現該變異株,但仍需提高警惕,積極防護,佩戴口罩,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即使已經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和接種加強針的情況下,也同樣需要在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佩戴口罩。此外,還要勤洗手並做好室內通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