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晴天變成大雨 天氣預報為啥老不准?

2017年03月23日14:2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在日常生活中,天氣與我們息息相關。就連打招呼的時候,不少人也常常用“今天天氣不錯”來開頭。天氣預報是很多人每天都要關注的事情,但它有時候並不准確:明明“說好”是晴天,但自己剛出門就被大雨淋了。今天是世界氣象日,小編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天氣預報的事兒。

兩位小學生正在看衛星雲圖(楊曉佳/《銀川晚報》)

氣象觀測的方法有哪些

氣象觀測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面常規觀測、空中觀測和天基觀測。地面常規觀測主要由陸地和海洋觀測站完成﹔空中觀測主要由探空氣球完成﹔天基觀測主要由氣象衛星完成。其中,氣象衛星獲取的衛星雲圖,是天氣預報中對天氣情況最直觀的說明。通過衛星雲圖,預報員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並確定它們的位置,進而判別天氣系統的發展階段和演變趨勢等。【詳情】

天氣預報是如何形成的?

天氣預報的形成過程大致分為五個環節:

1、進行氣象觀測,獲得“原材料”。

2、收集數據,並繪制成反映天氣實況的特制圖表,如天氣圖等。

3、分析數據,進而對未來不同時間段的具體天氣進行預報。

4、國家、省、市氣象台通過專線的網絡系統,進行雙向視頻溝通,繼而得出最終的預報結論。

5、將預報信息制作成不同形式的產品,如文字、圖片等,並通過電視、廣播等平台傳播出去。【詳情】

天氣預報為啥有時候不准?

准確率是用來評定天氣預報是否准確的一個指標。但對於不同類型的天氣而言,其預報准確率也不同。對於高溫、寒潮等空間影響范圍較大、時間尺度較長的天氣來說,預報准確率就比較高﹔對於強降水、大風等發生得比較突然、地域性較強的天氣來說,預報准確率就比較低。以降水為例,大氣降水在空間上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而且由於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其實際落區與預計落區之間也會存在差異。因此,在對大范圍降水進行天氣預報的時候,局部地區就可能出現漏報或空報的現象。【詳情】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天氣預報?

雖然說天氣預報偶爾“開小差”,但常言道:“有備無患”,所以大家還是應該關注天氣預報。事實上,天氣預報是滾動播出、不斷更新的。因此,預報消息越新,其准確率就越高。大家應該做個“有心人”,養成關注最新預報的習慣,並根據預報消息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出行等。尤其在接收到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或預警信息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詳情】(實習生趙鵬)

(責編:趙鵬(實習生)、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