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为你解疑释惑

不是那么简单!看看天气预报是怎样“炼”成的

【洪涝灾害解疑释惑系列报道】

2016年06月30日14:0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可以为大家的出行、农业生产等提供参考。天气预报利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那么,你知道天气是如何预报的吗?气象部门发布预报信息是一个怎样的流程?为解开这个疑惑,记者专访了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毅。

王毅指出,从最开始的气象观测到最后的信息发布,天气预报的形成大致有五个流程。

第一,气象观测

好比是厨师做饭,首先要有原材料,气象观测就相当于收集原材料。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立体观测系统。天基观测主要由卫星来完成,空基观测主要由探空气球来完成,地面观测由陆地和海洋观测站完成。全国气象部门已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600多个,天气雷达站180多个,多个“风云”气象卫星,有效保障了气象数据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数据收集

观测数据收集完成后,迅速通过专业的通信网络传递汇集,通过高速计算机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反映全国天气实况的特制图表——天气图等各类图表,供天气预报员进行分析使用。

同时还要把数据输入到大型计算机进行运算,通过数学模型求解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组,“计算”出未来天气,我们称之为数值天气预报。与传统的经验预报不同,数值天气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是现代天气预报的重要技术。

第三,数据分析

预报员通过分析地面、高空等天气图,分析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结合气象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根据多年积累的预报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第四,预报会商

国家-省-市气象台通过专线的网络系统,进行双向视频沟通、会商,将各自对未来的天气预报结果进行展示、讨论,好比医院中的看病会诊。由于影响天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预报员需要集思广益。首席预报员将各个预报意见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对未来天气及变化趋势作出最终预报结论。

第五,预报发布

经会商作出预报结论后,预报信息会制作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如文字、图片、图形图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96121、短信、网络、微博、微信等不同的平台传播出去。(巩盼东)

(责编:张希、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