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用小蘇打“餓死”癌細胞?

2016年09月23日08:4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科學家如何用小蘇打“餓死”癌細胞?

十幾元的小蘇打,不貴,還能救命。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在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寧波一位40多歲的女性肝癌晚期病人,黃疸超過正常值20多倍,肝部腫瘤巨大——外科醫生宣布已經不能做切除手術了。“隻能用新方法試試。”浙醫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團隊經過4個多小時的手術,往菜瓜般大小的腫瘤中送進小蘇打,再將輸送養分的血管封閉。多次治療后,經核磁共振檢查,腫瘤已失去血液供應。從2015年1月到現在,經過4次治療,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8月,由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團隊和晁明教授團隊合作的原發性肝癌治療的論文,登上國際生物和醫學領域權威雜志《elife》,並得到了國際著名腫瘤學者的肯定。該論文介紹了“靶向腫瘤內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簡稱TILA-TACE。

胡汛從1982年開始從事腫瘤相關研究。走了很多彎路之后,他想到了從癌細胞的弱點入手:腫瘤雖是一種超級生物,但其也有弱點,那就是也需要物質和能量的代謝——腫瘤細胞也要“吃”東西才能生存和生長。

它們吃什麼呢?研究人員把腫瘤細胞放在培養基中,逐一抽走裡面的營養物質,當把葡萄糖抽走時,不出兩天,腫瘤細胞都死光了。也就是說,癌細胞的主食是糖。剝奪葡萄糖,腫瘤細胞就會死亡。

但實際情況是,“斷食”后腫瘤細胞不僅沒死,反而還不斷生長。

經過一系列篩查,研究人員鎖定了乳酸。腫瘤中有大量的乳酸,乳酸解離成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成為腫瘤細胞的兩位“幫手”,讓其自身能夠根據“食物”的多少決定“消耗”多少。兩位“幫手”協同作用,使得腫瘤細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時,非常節約地利用葡萄糖﹔在沒有葡萄糖的情況下進入“休眠”狀態﹔當有葡萄糖供應時即刻恢復生長狀態。

因此,若想有效“餓死”腫瘤細胞,還需同時破壞乳酸陰離子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用碳酸氫鈉(小蘇打)去除腫瘤內的氫離子,就可破壞乳酸根和氫離子的協同作用,從而快速有效地殺死處於葡萄糖飢餓或缺乏的腫瘤細胞。胡汛團隊提出了這一治療腫瘤的新理念,並於2012年在國際學術刊物《病理學雜志》上發表。

一項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臨床之間,還隔著看不見的鴻溝。填平鴻溝的,正是晁明、胡汛兩位教授的探索。他們將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cTACE)和小蘇打結合的方法,應用在原發性癌細胞肝癌患者身上:注射碳酸氫鈉,把癌細胞儲備消耗掉﹔然后,堵上血管,斷了補給。

他們把這個療法命名為TILA-TACE,意為靶向腫瘤內乳酸的TACE。這一合作,成功地將基礎研究的發現快速轉化成腫瘤臨床治療。

TILA-TACE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質量,延長了病人的生命,代表了一個腫瘤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他們發表在了《eLife》論文顯示:研究中,40位原發性肝癌病人在接受TILA-TACE治療后,客觀反應率100%。初步統計病人的累計中位生存期超過3年半。這個結果,讓很多國內外同行難以置信——在此之前,晚期肝癌治療,經過30年的努力,才突破了半年中位生存期。

更難能可貴的是,該治療方案最核心的藥物小蘇打,隨處可見。(記者 宦建新 通訊員 方序)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