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軌道太空垃圾示意圖(圖片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每時每刻都在制造大量垃圾。在太空中,經過幾十年太空發射,人類制造了不少“太空垃圾”。太空本是廣袤無垠的空間,卻由於人類活動的頻繁,導致近地軌道日益擁擠。
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產生的空間碎片,包括完成任務的火箭箭體、衛星本體、火箭的噴射物、在執行航天任務過程中的拋棄物、空間物體碰撞產生的碎塊等等。太空垃圾的“元年”始於1957年,據新華網報道,當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把它發射到太空的那枚火箭上脫落的碎片,被認作是“第一塊”太空垃圾。長春晚報曾報道,近年來,各國留在太空中的垃圾越來越多,甚至已經逼近“臨界點”,而且它們可以通過彼此碰撞“自我繁殖”。
衛星和運載火箭的殘骸、空間操作或活動中丟棄的工具和雜物、在軌道爆炸或碰撞而解體產生的碎塊……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太空垃圾。據新華網報道,據專家估計地球周邊的太空中有23000個大於10厘米的碎片,50萬個大於1厘米的碎片,而大於1毫米的碎片達1億多。中國網也曾報道,據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推算,現在圍繞地球軌道運轉的太空垃圾有50萬個。
太空垃圾的飛行速度約為7.8千米/秒,能威脅在艙外活動的航天員。此外,如果撞擊到航天器表面,輕者會留下凹坑,重者會穿透航天器造成部分系統功能失效,甚至會產生災難性的后果。為避免與太空垃圾相撞,在軌衛星必須定期進行規避操作,但是,這既消耗衛星自身能源,又縮短其使用壽命。因此,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正在共享太空垃圾信息,攜手應對太空垃圾。(郭美娟)
本文由中國科協原科普部副巡視員朱向平進行科學性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