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門匙”: 指紋識別技術

2016年09月21日08:2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指紋識別技術(圖片來源:人民網)

智能手機的產生與發展重構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智能手機的安全性也一直受到質疑。指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提高了破解密碼的難度系數,為用戶營造了更加安全的使用環境。目前,指紋識別已成為應用最頻繁的技術之一。

指紋識別的早期歷史

東芝公司在2007年2月所生產的G500與G900機型,是第一批使用指紋識別技術的移動智能設備。這兩款設備都基於微軟公司所研發的Windows操作系統運行。同時,台灣的HTC公司發售了P6500機型,同樣嵌入了指紋識別傳感器。這些移動設備在面世時均主要面向企業用戶,這也標志著指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定位初步形成。

指紋識別的井噴發展

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指紋識別技術在智能手機領域的發展與擴張一直處於很粗放的狀態,蘋果、微軟、谷歌等智能手機軟件提供商一直沒有針對指紋識別形成技術規范。直到2013年,蘋果發布了iPhone5s,標志著主流智能手機軟件提供商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標准化應用開始。隨后,蘋果公司對指紋識別傳感器供應商美國AuthenTec公司進行並購,使得指紋識別在智能手機領域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

據大河網報道,智能手機上所採用的指紋識別技術是由不同的公司主導的,各有千秋。有的技術是直接摁壓就可以解鎖,這樣更適合iphone5s以及6/6plus這樣home鍵放置在正面的手機﹔而有的技術則需要用手指在識別器上面滑一下,這種情況下,指紋識別器可以放置在正面或后面,具體要看產品設計。在iPhone5s上市之后,眾多廠商都採用了按壓式指紋的方案。

最開始,指紋識別技術隻能用於解鎖手機﹔隨后,大量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適配使更多指紋識別的相關功能得以實現。未來,相信基於智能手機這一媒介,依托與軟件生態的協同發展,指紋識別勢必會有美好的前景。(黃鉞)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姚欣雨、肖玲)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