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科學應用載荷正式“開張”

2016年09月23日08:09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天宮二號科學應用載荷正式“開張”

自9月15日天宮二號入軌以來,天宮二號上的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經過近7天的待機准備,於22日18時41分正式“開張”,絕大部分有效載荷開始運行。

“預計未來72小時,空間環境基本平靜,天宮二號的在軌運行是安全的……”,9月22日上午,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大廳的實時監視屏幕顯示。穿“藍大褂”的工作人員時而凝視屏幕數據,時而在紙上記錄,他們在為有效載荷第一批次的試(實)驗做最后的准備。很快,承擔天宮二號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運行控制任務的運控中心將迎來最繁忙的階段。

“絕大部分載荷將在未來30多個小時內正式開始試(實)驗,我們確定了一些典型的觀測區域與科學實驗項目,形成了六個批次的載荷工作計劃,2千余條注入數據和指令,同時也對儀器設備參數調整進行了預案。”運控中心主任郭麗麗介紹,天宮二號科學與應用載荷的運行控制是由運控中心人員及科學家、應用用戶、載荷研制人員、總體技術人員等多方配合完成,整個團隊近百人。

“天宮二號上的空間冷原子鐘作為首台在軌運行的高精度原子鐘,對空間環境的敏感程度有許多未知因素,需要更多的天地信息交互來監測和控制設備運行,對地面運控系統有更高的要求。”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說。

負責天宮二號上多波段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遙感信息定量化工作的黃煜介紹,他負責的儀器主要用來觀測大氣垂直分布,能幫人們了解全球臭氧濃度分布、預報紫外線指數等。

與傳統的從天到地垂直俯視大氣層的觀測方式不同,天宮二號上的觀測儀器是把大氣層按照每三公裡厚為一層進行“切片式”觀測,能大大提高觀測精度。“可想而知數據量也超大,有的忙!”黃煜說。(記者 白國龍 吳晶晶)

(責編:李星星(實習生)、張希)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