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上海“模速空間”:

專業孵化托舉人工智能“北斗七星”

崔 爽
2025年07月02日08:0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在上海黃浦江畔,一個名為“模速空間”的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正迅速崛起。作為上海市重點打造的人工智能(AI)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台,這片T字形街區不僅吸引了大量青年科學家和創業者入駐,也成為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的新高地,是名副其實的“AI超級工廠”。

近日,記者隨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華東站採訪活動來到這裡。走進這片充滿現代感的園區,“模登時代,速啟未來”“打造AI奇點、爆發第一現場”等標語引人矚目。自2023年9月揭牌以來,“模速空間”已入駐企業100余家,輻射帶動徐匯區聚集大模型企業近400家,累計推動43個備案大模型落地,約佔上海市的61%,形成從算力、基模、大語言、端側等基礎設施建設,到消費、金融、文娛等垂直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依托政策創新、生態協同與場景開放,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模速空間”迅速發展為AI核心技術策源地、青年人才創業首選地以及AI標杆應用孵化地。稀宇極智、商湯科技、階躍星辰、無問芯穹、星紀魅族、特贊科技和斑馬智行7家AI龍頭企業,構建起AI“北斗七星”矩陣,標志著徐匯區已形成“技術研發—場景落地—產業協同”的閉環生態。

與傳統科技園區相比,“模速空間”有自身目標定位——努力打造“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

算力貴、語料缺、融資難、落地慢……AI企業在發展早期總少不了要面對諸多煩惱。為了化解這些難題,園區打造了包括算力調度平台、公共語料平台、金融服務平台、人才服務平台和場景對接平台在內的五大公共服務平台,構建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體系。

兩年前入駐時,無問芯穹團隊僅有7人,如今已壯大到近200人,研發人員佔比超過70%。無問芯穹致力於打造標准化的算力服務平台,讓企業像使用水、電、煤一樣使用算力,極大降低AI算力使用門檻。今年3月,無問芯穹聯合模速空間和上海儀電,共同發布“模速空間算力生態平台”,其核心定位是“構建算力交易生態,促成供需多邊交易”。目前已有大量AI應用企業接入相關服務,並享受上海市提供的算力補貼,一個高效可持續的算力共享體系已基本成型。

如果說無問芯穹代表了AI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那麼星紀魅族、特贊科技、斑馬智行等企業則正在應用層“開花結果”,推動AI真正“飛入尋常百業”。

在汽車智能化領域,斑馬智行聚焦打造端到端的智能座艙系統。公司市場總監韓永旭介紹,這項技術可以顯著縮短人機交互反應時間,增強用戶使用體驗。公司已與寶馬、奧迪、大眾等全球車企建立合作,推進智能座艙在實際車輛中的廣泛應用。

星紀魅族推出的智能眼鏡、智能指環等,陳列在園區一隅的智能產品體驗中心,吸引參觀者駐足體驗。作為智能穿戴設備的代表產品,它們生動展示著AI如何重塑人機交互新范式。

談到“模速空間”的未來發展,相關負責人介紹,徐匯區將持續拓展AI產業空間布局,加快建設“模速空間”核心區,並推動徐家匯—交大片區等載體升級,挂上“模速空間”標牌﹔同時,參照“模速空間”支持力度,為更多區域內符合條件的AI企業提供補貼和扶持。

眼下,“模速空間”也正積極探索“獨立運營+聯合孵化”模式,建立“模速伙伴計劃”,推動基模生態專區、高校聯合創新中心、領軍企業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向全球科創青年廣發“英雄帖”,召喚他們投身AI這一年輕的事業。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