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4月24日和25日凌晨“銀河之眼”挂夜空

2025年04月23日08:01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新華社天津4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4月24日和25日凌晨,天宇將連續兩天上演奇特一幕:一輪殘月與“銀河拱橋”共同繪就一隻迷人的“大眼睛”。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嘗試觀賞和拍攝。

銀河是橫跨天際的一條寬而發亮的不規則光帶,看起來像一條河,隻在晴天夜晚可見。我國古代亦稱雲漢、天河、星河、銀漢等,是文人雅士們吟誦的對象之一。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星聯CSVA聯合發起人蔣晨明介紹,不同季節,銀河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每年3月至7月,銀河剛從地平線升起來的時候,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彎彎的拱橋,頗為壯觀。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月亮在“巡天”過程中,每月總有那麼一兩天會運行至“銀河拱橋”下方靠近中間的位置,恰巧組成一隻夜空的“大眼睛”,拱橋是“眼眶”,月亮是“眼珠”,這一天文現象被天文愛好者們形象地稱為“銀河之眼”。由於銀河升起的時間有早有晚,再加上月相的變化,每一次“銀河之眼”出現的時間都會不同。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2023年4月16日在重慶刀背梁拍攝的“銀河之眼”。(曹嘯攝,星聯CSVA供圖)

4月,銀河依然在后半夜出現,橫跨整個東部天空。4月24日和25日凌晨,“銀河之眼”亮相春日夜空。

“銀河之眼”是攝影愛好者們鐘愛的拍攝對象之一。蔣晨明強調,盡管肉眼可以遍覽“銀河之眼”,但要想完整地定格進一張照片裡,往往要進行多張拍攝,而且后期還要進行拼接,這樣才能還原整個“銀河之眼”的完美形態。

如果因為天氣等原因錯過本次“銀河之眼”,也不要感到遺憾,在接下來的3個月還有觀賞的機會。“越到后面,‘銀河拱橋’升起得越早,賞拍時間越友好,但與之同時,‘銀河拱橋’也升得更高,拍攝難度相應加大。”蔣晨明提醒說,光選對時間還不夠,觀測地點也很重要,“賞拍‘銀河之眼’一定要在一個視野開闊、光污染少的地方,鄉村、郊外、山頂等場所都是不錯的選擇。”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