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面對阿爾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腦中的橡皮擦”?

董瑞豐、徐鵬航
2025年04月03日07:48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剛放下的東西轉頭就忘,日用品的名稱怎麼也記不起,慢慢認不出親人,逐漸失去自理能力……阿爾茨海默病如同“腦中的橡皮擦”,記憶的迷失,困住了上千萬老年人及其家庭。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應對老年期痴呆國家行動計劃提出,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學知識基本普及,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全面開展,老年期痴呆風險人群得到早期干預,規范化診療機制更加完善。

能否為記憶擦除按下“暫停鍵”?從新藥研發到早期干預再到社會支持,一場多方參與的“記憶保衛戰”正在展開。

新進展:治療選項在增多

盡管阿爾茨海默病被人類識別出來已有100多年歷史了,但這種病的病因迄今並不明確。

目前主流學說認為,β澱粉樣蛋白等在大腦內沉積形成斑塊,破壞了神經元,導致患者出現記憶減退、詞不達意、判斷力下降等腦功能異常和性格行為改變。許多治療方式也圍繞這一機理展開。

3月底,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多奈單抗注射液在國內正式上市。公開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物最高可減緩35%的認知和功能衰退。但與之伴隨,也有腦水腫、腦出血等一些潛在副作用。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偉介紹,這一新藥可通過清除澱粉樣蛋白斑塊來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速度,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將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增加更多選項。

如果說抵御阿爾茨海默病是在暗夜中行走,那麼火把正在一個接一個點燃。近年來陸續有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獲批上市,特別是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有一定效果。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物醫藥研究部學術主任劉瑞田告訴記者,盡管這一領域的新藥研發投入大、成功率低,但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科研人員仍在努力不懈攻堅,也從不同方向取得一定成果。

早診治:讓遺忘慢一些

北京市民王先生近日帶父親到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痴呆門診。“父親最近出現話說不清楚、情緒改變等情況,想來尋求一下醫生的專業意見。”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高晶介紹,阿爾茨海默病不隻有“記憶力下降”的症狀,如果出現分不清當下的季節、找不到回家的路、叫錯東西名字或者說話說半句、性情改變等,都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表現。

如果記憶的橡皮擦不能停止,至少可以讓它擦得更慢。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個慢性病變,目前很難治愈,但可以通過早干預、早診治來延緩疾病進展。”王偉說,輕度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可通過認知訓練,讓大腦保持在較好狀態,對於適用相關藥物治療的患者,早期用藥也能發揮更好作用。

王偉提示,如出現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症狀,要及時就診,獲取專業幫助,既不能輕視,也不要因認為“無藥可醫”而延誤治療。

根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一年內就診率約30%,認知率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

多關愛:更好守護“老小孩”

河北省保定市居民張女士,照護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已有十余年。她總結出了一些小技巧——給家中的常用物品貼上標簽、在母親衣服上縫上寫有家人手機號的標簽……

對抗阿爾茨海默病,一半靠醫療,一半要靠家庭和社會的溫度。

“耐心傾聽、給予患者足夠的理解和共情很重要。”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康琳說,與患者交流時,要保持耐心,給予他們充分的表達空間,同時使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控制語速,確保患者能夠理解對話內容,還可以利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非語言方式傳達關愛與支持。

此外,可以通過看老照片、聽老歌等方式,幫助患者回憶美好的往事,增強情感聯系﹔通過拼圖、積木等簡單的益智游戲,鍛煉患者的手眼協調和思維能力﹔設置提醒工具,幫助患者記憶重要事項。

來自社會的支持也不能缺席。《應對老年期痴呆國家行動計劃(2024-2030年)》特別提出,增加痴呆老年人照護服務供給,支持城鄉社區建設相關照護設施,鼓勵支持建設痴呆老年人專門照護機構,加強職業教育痴呆照護相關專業人才培養。

到2025年年底,廣州將建成不少於4000張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床位,並為認知障礙者的家屬提供專業化培訓﹔山東省開展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轉診和干預服務,提高就診率……在全國多地,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等認知障礙患者的診療和照護體系建設正加速推進。

“記憶保衛戰”進行時。診療照護中的每一份關愛、新藥研發中的每一步進展,都在為患者爭取更多“記得”的時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