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春季過敏,你中招了嗎?

2025年03月28日07: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問:

春日回暖,萬物復蘇,本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但是許多過敏人士飽受噴嚏、流涕、鼻塞、眼痒、皮膚瘙痒等症狀困擾。春天來了,過敏人群該怎麼辦?

答: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周劍及其研究生郝亞文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科醫生姚榮

春季過敏原較多,需重點防范兩類環境致敏因素:戶外以樹木花粉為主,柏樹、楊樹、梧桐、桉樹產生的細小花粉能隨風遠播,建議過敏人群外出前查詢當地花粉監測指數﹔室內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塵螨、寵物皮屑和霉菌,居家需加強床品換洗、地毯清潔等衛生管理。

隨著花粉、柳絮等季節性過敏原濃度攀升,疊加紫外線輻射增強,春季成為特應性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的高發時段。此時易出現皮膚紅疹、瘙痒、蛻皮等症狀,應避免直接抓撓刺激,立即用清水沖洗過敏區域去除殘留致敏物,再用干淨毛巾包裹冰塊冷敷15—20分鐘,可有效緩解瘙痒紅腫。若症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破潰感染,需及時就醫治療。

春季過敏常伴有全身性症狀,常見還有過敏性結膜炎,其症狀包括:結膜充血、眼周發紅腫脹、眼睛瘙痒、有灼燒感和異物感、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淚等。此時,要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過敏原,眼部清潔及冷敷可緩解症狀。若出現畏光、眼痛、眼紅等症狀且數天未緩解,需及時去醫院眼科就診。

部分患者還伴有過敏性鼻炎。出現鼻塞、流涕等症狀時,莫要混淆過敏性鼻炎與感冒。兩者初期均可能出現水樣鼻涕、鼻塞症狀,但存在關鍵差異:普通感冒常伴咽痛、發熱等症狀﹔而過敏性鼻炎病程較長,以鼻痒、陣發性水樣涕為主,鼻塞症狀較輕但持久,部分患者可能合並咳嗽或眼痒、流淚等症狀。若這些症狀持續超過10日無緩解,或同時出現眼/呼吸道症狀,需警惕過敏性鼻炎,建議及時就醫鑒別。

過敏可以發生在各年齡段的人群,但主要發生於兒童及青壯年。研究發現,過敏更易“盯上”這些人群:有過敏家族病史,父母一方過敏,子女患病風險增加﹔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的兒童青少年﹔經常熬夜或壓力大導致免疫紊亂的人群﹔長期生活在花粉濃度高的地區,長期從事戶外作業或接觸污染空氣者。這些人群需提前採取預防措施。

怎樣預防春季過敏?

第一道防線:外出防護

花粉濃度高峰時段(通常晴天午后)建議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應佩戴口罩、護目鏡,穿長袖衣物形成物理屏障。駕車時關閉車窗開啟內循環,歸來后立即清洗裸露部位,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第二道防線:室內防護

在花粉高發時段,需保持家裡門窗緊閉,可使用空氣淨化器。要定期清洗床單、被罩、枕套,清洗后高溫暴晒。定期吸塵清潔地毯,空調濾網也需定期更換。

第三道防線:藥物預防

過敏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於花粉季前2—4周開始使用預防性藥物。抗組胺藥可緩解噴嚏流涕,鼻用激素能減輕炎症反應,但需注意:抗組胺藥可能引發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開車人群、高空作業者慎用﹔激素類藥物需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停藥,以免過敏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拖著不治,部分花粉過敏患者可能從鼻炎逐漸發展為過敏性咳嗽、哮喘,這一過程平均5—10年,甚至可能出現食物交叉過敏,如對蘋果、桃子等水果過敏。早診斷、規范治療可有效阻斷這一進程。

過敏雖難以根治,但可通過規范管理有效控制。日常應保持規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辛辣飲食及酒精刺激。對於單一嚴重過敏原,可開展脫敏治療(療程通常3—5年)。重症過敏患者更需醫生指導制定個性化方案,結合環境控制、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特別提醒,不要輕信“一針根治過敏”的廣告,抗過敏藥物雖不會成癮,但長期使用需監測副作用。科學應對過敏是場持久戰,掌握正確知識、遵循專業指導,方能佔據主動。

(本報記者王美華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