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RISC-V有望重塑AI時代的算力版圖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以開源驅動創新,RISC-V靈活性優勢若能被充分發揮,有望重塑人工智能(AI)時代的算力版圖,並成為AI推理算力的最好搭檔。”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在近日舉行的“好望角科學沙龍”上給出這一觀點。
在他看來,隨著DeepSeek成為國產大模型的“黑馬”並引發熱議,作為開源指令集架構的RISC-V,也將借AI的爆發迎來發展新契機。如果把芯片比作計算機的“大腦”,指令集就是這個“大腦”的“語言體系”。RISC-V是一種開源、開放的指令集架構,可用來向芯片下達指示和命令,且更易通過軟硬件協同設計,適應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的運行需求。
“RISC-V領域的科研版圖正加速擴張,美國、中國、歐洲正成為該領域的創新三角。”東壁科技數據創始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吳登生分析了2013-2025年發表的RISC-V領域科研論文特點,結果顯示,美國以463篇RISC-V領域的論文居首位,佔比22.17%。中國學者則發表了301篇論文,佔比14.42%,僅次於美國。
包雲崗說,近期各行各業都在本地化部署DeepSeek,在全國產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導致很多智算中心算力供不應求。他認為,RISC-V芯片能夠憑借其低功耗和靈活定制的優勢改變這一現狀。
“RISC-V正引領芯片設計從‘私有封閉’向‘開源協作’的范式革命。”包雲崗說,我國有關領域的技術突破,驗証了RISC-V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可行性。在他的推動下,2019年起,中國科學院大學啟動“一生一芯”計劃,讓每一位參與該計劃的學生在畢業時完成一款RISC-V處理器的設計並流片,希望以此縮短人才從培養階段到投入科研與產業一線的周期,為行業培養更多緊缺的芯片人才。
“RISC-V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芯片設計的‘黑箱’,讓更多人參與到創新的浪潮中。”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說,指令集架構的演進史始終伴隨著開放與封閉的博弈,傳統架構在靈活性和成本上的局限日益凸顯,而RISC-V的誕生,不僅是對技術壟斷的反抗,更是對開源精神的堅定信仰。同時,RISC-V在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已經展現出了較高的應用價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