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挖鼻孔挖進手術室?真不是開玩笑

2025年03月31日07:40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日前有新聞報道稱,男子因愛挖鼻孔最終導致動脈血管破裂,不得不進行手術修復。乍一聽,是不是讓你大跌眼鏡?該話題也一度沖上新聞熱搜榜。

毫不夸張地說,摳鼻子這個小動作若是操作不當,確實隱藏著“要命”的大危險。正值春季天氣干燥,加之“過敏星人”增多,鼻干鼻痒在所難免。今天,醫生就來跟大家分享,那些摳鼻子不得不知的小知識。

鼻子為什麼容易出血

鼻子為什麼一摳就會愛出血?那是因為鼻黏膜較薄,又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鼻出血區,我們又稱之為易出血區。約90%的鼻出血發生於此。

當嬌嫩脆弱的鼻黏膜,遇上過於尖利的手指甲,或者是摳鼻子的力度過大,就很容易造成鼻腔黏膜的破爛,進而引發流鼻血的現象。除此之外,對於鼻腔內有血管瘤的患者來說,如果不小心摳到了鼻腔內的血管瘤等組織,也會導致其破裂,出現流鼻血的情況。

當然了大多數鼻出血是輕微的,通過按壓就可以止住。但如果壓迫止血后仍然持續出血、出血量大,連續滴下或形成血流,甚至血流如注、患者呼吸困難、疲憊甚至意識模糊,需要盡快就醫處理。

小動作還可引發致命危機

為什麼大人、小孩子都喜歡摳鼻子呢?從鼻腔的生理結構上講,鼻子的空間本來就小,如果有硬硬的鼻屎在裡面,肯定會覺得不舒服。為了讓自己鼻子出氣痛快,自然就會用手去摳鼻子。這樣一來不僅鼻子裡面舒服了,整個人也會覺得“過癮”。所以很多人在看電視、思考問題、對著電腦發呆時,手指會不自覺捅進鼻孔轉幾圈。

這裡要鄭重提醒大家,摳鼻子引發的感染絕非小事!這是因為我們的面部三角區(即鼻子周圍區域)的靜脈與顱內靜脈直接相通。如果因摳鼻子導致鼻腔感染,感染部位的致病菌就有可能通過靜脈進入顱內的海綿竇內,引起海綿竇靜脈炎,出現一系列症狀,如發燒、嘔吐,甚至昏迷。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引發腦炎、腦膜炎等致命的疾病。這也正是文章開頭提到的男子被送進監護室的原因。

摳鼻子的危害不止一個

當然了,摳鼻屎導致生命危險的情況相對還是罕見的。大多數情況下,摳鼻屎的主要危害在於可能導致鼻腔感染、鼻出血等輕度健康問題。

鼻前庭炎。不久前,一位神情焦慮的女士匆匆步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門診。她透露,近一周以來,時常感到鼻腔異常干燥,就連呼出的氣息都似乎帶著一股灼熱感,用手指輕輕觸碰鼻腔內部還會引發劇烈的疼痛。由於她本就患有鼻竇炎,再加上日常工作中頻繁接觸粉塵,很擔心是不是鼻子裡長了東西。

最終,通過鼻內鏡檢查診斷她是患了鼻前庭發炎,而誘發此病的誘因居然是她的一個不良習慣——摳鼻子。

鼻出血。鼻黏膜十分嬌嫩脆弱,頻繁使用指甲摳挖很容易導致其破損,進而引發流鼻血的現象。臨床上最常見的鼻出血部位在利特區,此處的黏膜較薄,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稱為易出血區,約90%的鼻出血發生於此。

鼻癤。日常生活中,摳鼻子、撞擊鼻部、不當的修剪鼻毛,或拔鼻毛等,會損傷鼻前庭皮膚毛囊,誘發鼻癤。或是鼻子本身患有鼻前庭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過程中清潔鼻腔方式有誤,會引起繼發性感染,誘發鼻癤。

其他健康隱患。摳鼻子還會導致鼻纖毛數量減少,削弱鼻腔的自我保護能力。而且,摳鼻子的手往往不干淨,攜帶大量細菌和病毒,這樣的“臟手”在鼻腔內頻繁轉動,極有可能引發鼻腔的炎性反應。

鼻子痒可以這樣做

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影視作品中“如花”的大鼻孔,這真的是摳鼻子把鼻孔摳大的嗎?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准確地說,鼻孔的大小在人類發育完全后就固定了,一般不會受挖摳鼻子這個動作的外力影響。

不過,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要頻繁摳鼻子。如果確有需要,摳鼻子前記得要洗淨雙手,別用力過度,也不要摳鼻腔的內側面。因為鼻中隔前下部就是易出血區,小心釀成流血事件。若出現鼻腔不適或感染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才是關鍵。

日常要保持鼻腔清潔和濕潤,如有需要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特別是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鼻腔沖洗是一種常用的輔助治療方法。所謂的清洗鼻腔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洗鼻子”,它是一種簡單、有效且安全的鼻腔清潔方法。

洗鼻子可以起到清潔、濕潤鼻腔﹔保護鼻黏膜並促進鼻黏膜修復﹔減輕鼻腔內的炎症和過敏反應﹔改善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狀﹔同時還能預防和治療多種鼻腔疾病,譬如鼻炎、鼻竇炎等。

文/杜晶艷(北京朝陽醫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