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火電護航 儲能調配

智慧科技引領廣西能源新生態變革

2025年03月14日15:52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千萬IP創科普,共筑科技強國夢。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人民網聯合策劃推出“見証科技之路”主題報道,聚焦國家科技戰略政策、重要科技獎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採訪調研,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礡力量。

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場能源領域的革新正在悄然展開。廣西崇左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作為一項融合科技創新與能源革新的宏大工程,正在為廣西的能源生態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近日,記者再次深入工程現場,探索其不為人知的智慧密碼。

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新能源的波動性與不穩定性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廣西崇左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通過火電與儲能技術的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在崇左市扶綏縣的左江沿岸,崇左火電廠的建設現場,記者見到了中能建崇左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火電項目工程師白耀宇。

“火電在新能源佔比不斷提高的電力系統中,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白耀宇表示,“當新能源發電因天氣原因出現波動時,火電機組能夠迅速補充電力短缺,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同時,崇左火電廠採用了先進的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煙氣經過高效脫硝、除塵和脫硫處理,污染物排放遠低於國家標准,真正實現了環保與高效的統一。”

圖為中原集中儲能站項目現場。受訪者供圖

圖為中原集中儲能站項目現場。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儲能技術的應用也為能源系統的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在中原集中儲能電站,記者了解到,該電站規劃容量為11.5萬千瓦/23萬千瓦時,由42個儲能單元組成。儲能站能夠在新能源發電過剩時儲存電能,並在電網需求高峰時釋放電能,有效平衡了新能源的波動性。

“儲能技術的創新應用,使得新能源發電更加可控。”中能建廣西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工程師覃建果介紹,“通過三級主動安全設計和儲能預診斷安全管理系統,我們能夠實現對儲能電池的深度檢測和提前預警,確保儲能站的安全可靠運行。”

在廣西崇左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中,智慧運營管控中心堪稱整個能源系統的“中樞神經”。記者來到中能建廣西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智慧運營管控中心,一體化智慧運營工程師王震向記者展示了這一中心的強大功能。

“智控中心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對風光水火儲多種能源的統一協調管理。”王震介紹,“我們能夠根據電網需求和能源市場變化,靈活調整各能源場站的運行狀態,優化能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

此外,智控中心還具備遠程監控和智慧維檢功能。通過全量數據採集和AI模型預警,系統能夠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提前預測設備維護周期,避免非計劃停機,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性。

火電與儲能的互補、智慧運營的精准調控,使得能源系統更加穩定、高效和環保。廣西崇左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不僅是一次能源領域的革新,更是智慧科技與自然生態完美結合的典范。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場能源新生態的變革正在悄然展開,為廣西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審核專家:中能建廣西開發投資有限公司 覃建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劉敬、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