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中國精煉銅、銅加工材產量世界第一,有力支撐了新興產業發展——

銅,重要原料正獲得更大舞台

本報記者 王俊嶺
2025年02月26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中國銅業洛陽銅加工高精度電子銅帶生產線。   汪恆玉攝

中國銅業洛陽銅加工高精度電子銅帶生產線。 汪恆玉攝

金田銅業高精密銅合金帶材5G生產車間。   孫全民攝

金田銅業高精密銅合金帶材5G生產車間。 孫全民攝

空調、冰箱,居民常用的家電大多離不開銅。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銅也是其中重要金屬材料。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推出一批新舉措,旨在提升銅原料保障能力,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上下游協同,更好支撐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發展。

應用場景廣泛,需求與日俱增

銅在制造業領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介紹,銅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和耐腐蝕性,應用場景極為豐富,既廣泛應用於電力、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建筑、家用電器等領域,也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品等重要的功能材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銅產業已在產業規模、產品結構和裝備技術水平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保障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方興未艾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輛普通新能源汽車用銅量基本在80kg到120kg,隨車型不同有所變化,而燃油車一般用銅20kg左右。這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電機中繞組線、電控中的散熱器、控制模組等都用到銅材,鋰電池中的集流體、軟連接以及光伏產品中的匯流排、發電模組中也都用到大量銅產品。”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中心主任項燕龍告訴本報記者,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機充電口、散熱模組、SIM卡座、攝像頭感光線圈、電腦芯片支撐框架、鍵盤鼠標按鍵彈片、內存插槽等,都是利用銅制產品進行導電或傳熱。此外,在最新科技熱點人形機器人中的無框力矩電機、人工智能AI算力中高速連接線纜、低空經濟無人機連接器中,銅也是關鍵材料。

正因為連接著諸多新興產業,銅的需求與日俱增。

“近年來,我國銅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2024年精煉銅、銅加工材產量世界第一,分別約為1364萬噸、2350萬噸,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應用水平提升的同時,中國銅產業發展也面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

“目前中國銅精礦外採率超過80%,必須通過多渠道提升資源保障能力和韌性。”葛紅林說,《方案》從增儲上產、綜合利用、再生循環三個維度提出了具體任務。包括,通過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增一批可供開發的銅礦資源儲量﹔通過新建一批大中型銅礦山,提升銅礦資源可持續供應能力﹔通過培育一批符合規范條件、競爭力強的廢銅加工利用企業和利用含銅二次資源的銅冶煉企業,提升循環利用水平。

找到更多銅、高效用好銅

找到更多銅、高效用好銅,是近年來中國銅相關行業企業的努力方向。

一方面,統籌國內國外,夯實供應保障基礎。

據中國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貴超介紹,近3年,企業平均每年找礦投資2億元以上。技術人員通過科學劃定重點勘查區域,聚焦銅礦資源潛力較大的西部地區、深部礦產資源,大力推動礦山深邊部探礦工作。同時,企業還利用“重、電、磁”多元信息融合,創新性使用“地氣測量”“地震物探”等現代勘查技術,發揮“地、物、化、遙+三維綜合找礦模型”作用,提高勘查精度和效率,提升礦產資源勘查能力。

“我國銅資源儲量雖然較為豐富,但品位低、開採難度大,資源稟賦不佳。比如,我們公司銅精礦的自給率僅10%左右。”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龔華東說。龔華東說,面對資源分布不均的特點,銅陵有色積極推動冬瓜山銅礦、沙溪銅礦、安慶銅礦等國內主力礦山穩健運營,加大深部資源勘查研究,助力國內銅礦資源增儲上產。同時,企業還加大海外資源項目開發,打造穩定的海外資源供給基地。“今年7月,隨著厄瓜多爾米拉多銅礦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公司礦銅年產能將超過20萬噸,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產學研結合,提升銅資源開發效率。

不久前,江銅研究院憑借優異科技創新實力及迅猛的發展勢頭,入選“瞪羚企業”之列。這得益於其在綠色選冶藥劑、高端裝備制造、高純金屬及合金等領域形成的一大批成果轉化。

“隨著電動汽車、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高速發展,全球銅的需求持續上升。在我國現有124個產業中,有113個使用銅產品,關聯度達91%。銅產業的總產值在逐年攀升,推動了相關上下游產業的同步快速發展。”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兵說,江銅與清華大學、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等國內外高校院所開展多領域合作,在大規格銅靶材等領域取得了系列顯著成果。

政策多點發力,提升質量效益

聚焦此次《方案》,相關部門在礦產資源“綠色化”“智能化”發展上做出了細致的部署和分工,提出到2027年,突破一批銅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關鍵工藝和高端新材料,再生銅回收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等。

企業積極提升銅產品附加值,以實現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一舉兩得”。金田銅業與歐洲知名材料供應商共同研發的PEEK扁線,成功取得了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訂單﹔研發生產的5G通信設備高耐熱均溫板銅帶以及IGBT陶瓷覆銅板無氧銅帶,成功應用於國產消費電子和半導體中。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湯先朋說,企業以再生銅低碳、高值化循環利用技術,利用再生銅原料直接生產高附加值銅產品,緩解銅資源匱乏的同時,大幅降低產品碳排放,引領綠色發展。

綠色礦山、智慧礦山越建越多。

“我們堅持節能、降耗、減污,推動綠色工廠建設,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優化能源管理、調整生產工藝、開展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截至2024年底,中國銅業累計建成6家國家級綠色礦山、6家國家級綠色工廠。”高貴超說。

在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銅山口銅礦智能化綜合管控中心,122平方米的巨大電子顯示屏上,礦山各個角落的實時畫面、設備運行參數、人員位置信息等一目了然。工作人員操作遠程遙控設備,位於地下深處的無人鏟運機和無人電機車等按照設定的路線開始自動作業。大冶有色總經理助理、銅山口礦礦長張金鐘說,2024年3月,銅山口礦啟動了“智慧礦山”改造項目,將智能化與安全、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我們正全面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設備效益,2025年的目標是礦石日產量達到5000噸以上,年產值爭取突破3億元。”張金鐘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銅產業的舞台不僅在國內,更在於為共同推動全球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解決方案。

就拿大宗銅產品定價來說,不同於倫鋁、倫銅25噸/手的合約規模,上海期貨交易所在設計銅鋁期貨合約之初,便將交易單位改小為5噸/手,交割單位仍然維持25噸一張標准倉單。這樣一來,五手交易單位可湊成一個交割單位進行交割,從而便利中小市場主體參與套期保值。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期貨交易所銅期貨(CU)全年成交量50864680手,成交金額193986.90億元﹔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銅期貨(BC)全年成交量3236425手,成交金額10947.10億元。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銅產品定價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方案》的實施有助於提升我國銅原料保障能力、增強再生銅供給彈性、穩定長期採購協議、平抑價格波動,從而促進全球相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信期貨有限公司研究員鄭非凡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