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當“5G”遇見“北斗” 智慧旅游發展按下加速鍵

2025年02月2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千萬IP創科普,共筑科技強國夢。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科普部與人民網聯合策劃推出“見証科技之路”主題報道,聚焦國家科技戰略政策、重要科技獎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等,深入基層一線開展採訪調研,推出一批生動鮮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建設科技強國匯聚磅礡力量。

在雄安新區白洋澱景區內,游客可以通過電子顯示屏直觀地了解景區全貌﹔登上游船,船上的定位終端實時為游客保駕護航……白洋澱景區之所以這麼“聰明”,源於5G、北斗高精度定位、數字孿生等先進技術的加持。

“5G+北斗”賦能智慧景區管理

“如何推動白洋澱的生態保護與旅游和諧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比如航船的航線、游客的動線如何去科學地規劃?再比如一些應急需求如何去調度響應?”時任雄安新區宣傳網信局副局長陳慧介紹說,“基於這些考慮,我們和中國移動合作策劃開發了白洋澱智慧景區的管理服務平台。”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北有限公司應用解決方案經理王曉宇告訴記者,“通過5G賦能,白洋澱智慧景區能夠利用無人機進行AI識別算法,對異常事件進行后台的准確分析和處理。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實現了在動態環境下厘米級的精准定位,在靜態環境下實現毫米級的精准定位,為景區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雄安白洋澱智慧景區內的無人機。受訪方供圖

“針對白洋澱景區船隻種類繁多的特點,我們採用了北斗的太陽能定位終端,通過太陽能的自身儲蓄實現供電。同時,在終端上增添了SOS一鍵報警按鈕以及傾斜傳感器等裝置,以便及時地獲取船隻信息,對突發事件進行快速反應,從而保障通航安全。此外,我們還繪制了白洋澱水域的整體電子航道圖,有效地形成了一個智能船舶的導航系統,幫助船舶更高效、更安全地通航。”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白洋澱項目負責人尹紅介紹了團隊在終端應用上的創新。

“5G+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實現知識產權自主可控。”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雄安辦公室雄安工作處副總經理胡瀚濤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在白洋澱做5G智慧旅游的示范,賦能到祖國各個水域的場景,給每一個人到水域湖泊地方旅游帶來很大的便捷性。”

數智保護讓鳥類家園煥發新生機

“在白洋澱區域有一些珍貴的鳥類棲息地和生態保護區。為了防止游客和船隻的誤入,我們設置了電子圍欄,通過平台實現報警的功能,系統會派發最近的船隻對異常事件進行最快速地處理。”王曉宇說。

“白洋澱經過多年的保護治理,目前水質已經穩定在三類水的標准,新區的野生鳥類已經達到292種,較新區設立之前增加了86種。”陳慧告訴記者,未來將把景區的智慧旅游功能進一步地延伸給游客,讓游客能夠更多地享受到5G+北斗的精准服務。特別是在觀鳥服務這一塊,讓大家能夠遠程通過自己的手機就能找到自己想要找的鳥兒。

“AR+AI”帶來沉浸式游玩新體驗

“白洋澱是一片集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底蘊於一體的神奇水域,所以我們打造了一個360平方公裡整體水域數字孿生建模,將景區重點的48平方公裡做到L4級的精細化建模,更好地讓游客身臨其境,足不出戶地感受這片美麗。同時結合VR頭盔,可以讓游客感受到這種虛實結合的‘上帝視角’以及美景帶來的沖擊。”尹紅向記者介紹道。

游客使用VR頭盔進行游覽體驗。受訪方供圖

然而,白洋澱的智慧之旅不止於此,景區的AI功能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中。未來,走進白洋澱智慧景區:AI講解系統將變身游客的“澱鄉”好友,為你貼心規劃導覽路線﹔AI鳥類識別系統將成為游客的“科普”導游,為你講述“小精靈”背后的大自然故事﹔VR全景直播系統則將成為游客的“千裡眼”,讓你在有限的時間裡飽覽無限的澱上風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紀博珩、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