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國內首個“科普門診”在上海試運行

戰釗
2025年02月17日13:03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光明網訊2月14日,由“科普中國”品牌、“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和上海消防醫院聯合設立的國內首個“科普門診”在該院試運行。社區居民可以在挂號處選取“骨科(創傷與應急科普門診)”。這不僅將醫學科普納入了醫生常規工作,也為公眾主動獲取權威的科普知識提供了有效途徑。

長期以來,健康知識一直佔據公眾科普需求的首位。但在信息冗余的社交媒體時代,如何獲取精准的健康知識,避免偽科普的干擾,一直是公眾關注的話題。社會呼喚專業醫務人員成為健康科普的主力軍。上海早在2022年11月率先制定《上海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基本標准》,將科普工作成果納入衛技人員高級職稱晉升代表作制度的實施細則。2024年12月修訂后的《科普法》明確提出完善科普工作評估體系,鼓勵相關單位建立符合科普特點的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評價制度,為科普人員提供有效激勵。這使得國內首個“科普門診”應運而生。

國內首個“科普門診”在上海試運行

當天科普門診的主診醫生,“達醫曉護”聯合創始人、《談“骨”論“筋”》子刊主編、“科普中國”科學顧問居宇峰表示,運動損傷和應急避險知識一直是普通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線下創傷與應急科普門診的開設,使得醫生可以和社區居民開展面對面的診間科普,其需求精准度、傳播有效性和知識轉化率是普通網絡科普所無法比擬的。

國內首個“科普門診”在上海試運行

“達醫曉護”負責人、醫學傳播學的學科創立者王韜表示:過去十年,“達醫曉護”原創科普學術化理論和“大健康工程”學科體系,目的就是踐行“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科普門診作為對院內常規診療的補充,為醫務人員院內科普工作提供規范渠道與機制保障。未來在有條件的時候,還可以在政策層面探索科普門診知識付費的有效方式,從而推動公眾主動健康行為,強化醫務人員預防保健職責,推動構建大衛生、大健康格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