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亞冬會裡的科技范兒

亞冬會的舞台,冰雪為底,科技添光。
開幕式火炬傳遞儀式上,身穿羽絨馬甲的機器人“夸父”,伴著童聲合唱團的歌聲輕輕揮舞手臂,並在火炬手經過時與其擊掌慶祝。
回溯亞冬會測試賽現場,“夸父”能做到實時感知,與觀眾對答如流,賽事知識信手拈來﹔操控動作精准流暢,招手、遞物一氣呵成。
這台機器人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冷曉琨研究員創辦的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研制,搭載有哈工大計算學部社會計算與信息檢索研究中心張偉男教授帶隊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腦系統。
張偉男介紹:“‘夸父’接入了亞冬會知識庫,因此系統響應更快、回答更准。”
監測健康,保衛安全,守護場館根基。為保障亞冬會開閉幕式場館運行,哈工大土木工程學院范峰教授團隊重任在肩,需要對場館的大跨度鋼結構屋蓋進行“健康體檢”。
團隊成員曹正罡教授表示:“我們運用多重保障加持,讓場館長期堅如磐石。針對看台新增的動態振動特性,提前布設高頻監測設備,預先評估看台舒適度,護航賽事平穩推進。”
塑夢冰雪,科技雕琢,點亮夢幻之光。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作為亞冬會開幕式分會場,冰雕林立,美輪美奐。
過去,從鬆花江採來的不規則“毛冰”需要工人在極寒溫度下手工鋸切,效率和精度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如今,哈工大機電工程學院任秉銀教授團隊研發的自動化切冰設備“型冰機”登場,成為建造冰景的利器。
“型冰機配有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實時監測,根據多個傳感器數據精准操控,切割冰塊又快又准,效率較人工提升幾十倍,冰景品質也大幅提升。”任秉銀自豪地說。
落日余暉下,冰雪大世界的冰雕披上絢麗多變的“霓虹新衣”,令徜徉其間的游客流連忘返。
此等美景背后,是哈工大航天學院張海峰教授團隊研發的冰雪景觀燈光驅動智能控制系統、人機互動燈光控制系統等科技成果。
“這套系統能在-40°C極寒條件下穩定運行、互動性強,還能通過色彩預警,兼顧美觀與安全。”張海峰說。
科技賦能,創新融合,讓這場冰雪裡的體育盛會格外多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