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號速通過,支付更從容,“刷臉就醫”——
讓看病買藥越來越簡單

在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演武鎮玉泉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指導村裡老人在智能手機上申領醫保碼。成和平攝(人民視覺)
在浙江省金華市廣福腫瘤醫院門診室裡,市民在體驗醫保“刷臉支付”功能的便利。胡肖飛攝(人民視覺)
在江蘇省淮安市,市民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利用“AI醫保機器人”辦理醫保業務。趙啟瑞攝(人民視覺)
出門忘帶社保卡,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別急,到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刷臉”就能挂號、結算。忘帶卡,不熟悉手機操作,也能免排隊方便高效看病。2月18日,該院新門急診綜合大樓正式啟用。在新大樓裡,人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即可快速完成醫保身份驗証,實現“刷臉”挂號、“刷臉”結算。
挂號速通過,支付更從容,近年來,醫保“刷臉”技術改善了人們的就醫體驗,“刷臉就醫”讓看病買藥越來越簡單。
據統計,目前,在浙江、廣東、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遼寧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就診和買藥也都開啟了“刷臉”模式。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醫保“刷臉”技術將在醫療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構建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添磚加瓦。
更便捷——
“對老年人太友好”
2024年11月2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透析治療的李女士,無需下病床,就在值班護士的幫助下,通過刷臉設備完成了醫保費用結算。
“以前透析結束,要拖著虛弱的身體到一樓窗口去排隊結賬,現在不出病房,‘刷臉’報銷,太方便了。”作為已在血液透析室治療5年的患者,對比前后的出院結算方式,李女士感慨地說。
醫保“刷臉”技術,讓像李女士一樣的患者深切感受到國家醫療保障的溫暖。
醫保“刷臉”技術是以國家醫療保障局認証合格的醫保業務綜合服務終端為載體,以醫保碼(醫保電子憑証,是參保人的統一信息標識)為媒介,採用“人臉識別+實名+實人”的安全核驗技術,讓普通患者、特別是不會使用智能設備“掃碼結算”或忘帶醫保卡的患者,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刷臉”實現快速醫保結算。
參保人到院就診時,無需攜帶醫保卡、無需手機出示醫保碼,隻需按照指引完成面部識別操作,即可輕鬆實現挂號、取號以及醫保支付等多項服務,所享權益與持醫保卡完全一致。已通過支付寶等渠道線上申領了醫保碼的參保人,可直接“刷臉”支付﹔暫未開通醫保碼的參保人,可通過“刷臉付”設備輸入身份証號現場開通使用。
以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為例,走進門診大樓,可以看到大廳左手邊整齊擺放著6台自助刷臉機,人工窗口旁還有7台櫃式刷臉機。點擊刷臉機屏幕上的挂號鍵,很快便會顯示出個人信息,確認后就可以進行相關操作。工作人員介紹,已通過相關渠道激活醫保電子憑証的參保人,可以直接使用刷臉支付功能,暫未激活的參保人可以在刷臉機上輸入身份証號,現場開通使用。
嘉定區中心醫院門急診辦公室主任遲辰斐說:“原本‘刷臉’隻支持醫保賬戶支付,自費部分仍然需要用手機或者現金支付,如今我們升級了系統,實現了從‘一碼付’到‘一臉付’,經過授權認証后,自費部分可以通過電子支付賬戶一並扣除。”
值得一提的是,醫保“刷臉結算”功能特別方便沒有智能手機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群體,解決了他們因忘記醫保卡密碼或無法激活醫保電子憑証而面臨的難題,進一步提升了醫保支付的便捷性和普適性。
2024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九堡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人臉識別就醫功能,成為該區首家可以醫保“刷臉”支付的基層醫療機構。“上線第一天就遇到兩位忘帶醫保卡的老年患者,幫助他們解決了難題。”該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高旭丹說。
同一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門診大廳內,68歲的周阿姨體驗了一把“刷臉就醫”。在志願者指導下,周阿姨在刷臉終端上輸入身份証號碼,現場激活刷臉認証。后續不需要出示醫保卡或者醫保電子憑証,對著刷臉終端設備“掃一掃”就完成了醫保挂號、結算。“什麼都不用帶,‘刷臉就醫’對我們老年人太友好。”周阿姨說。
更高效——
優化就醫體驗
“你好,請正對屏幕‘刷臉’支付。”日前,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人民醫院門診窗口,收費人員引導患者使用無卡支付方式,從開始到支付完成隻需要不到1分鐘,收費窗口排起的“長龍”便快速地消失不見。
得益於醫保“刷臉”技術,參保人在挂號、就醫、購藥、取報告、醫保結算等全流程進行業務辦理時,僅需“刷臉”即可完成有效身份識別,在一定額度限制范圍內,還可實現免密支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使業務辦理更高效。
在醫院門診大廳,患者湊近刷臉終端,設備上就准確顯示出患者的姓名﹔到診室就診時,患者在刷臉終端刷一下臉,醫生就能查看患者以往病例和檢查結果﹔醫生開處方后,患者可直接在診室“刷臉”實現醫保結算……這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推出的全流程“刷臉”就醫服務。患者進到醫院內,不用帶卡和手機,隻需“刷臉”就能完成建檔、預約挂號、就診、結算等流程。
事實上,“刷臉”結算的場景不僅出現在醫生診室,還出現在醫技檢查室、藥房等區域。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總會計師馮丹介紹,目前,醫院各個區域共分布35台刷臉結算機,實現“卡結算”到“碼結算”再到“刷臉結算”的轉變。“從去年‘刷臉’就醫系統投入運行后,每天使用率近七成,這種全流程快捷的就醫方式,優化了就醫體驗,提高了就醫效率”。
刷臉機還適配緊急情況下的就醫,比如意外受傷或者疾病急性發作時。刷臉支付功能還可以綁定家人的醫保電子憑証,帶小孩就診或者幫老人配藥都非常方便。
“我們醫院原來大約26%的患者使用醫保碼支付,從2024年11月初採用刷臉機后至今,這個比例上升到40%。經統計,從2024年11月初到12月底,刷臉機大約使用了3萬多次,患者認可度非常高。”遲辰斐說,醫院還針對不同的醫療場景,計劃在一些科室內設置刷臉終端,“比如口腔科,口腔檢查和拔牙的為同一個醫生,目前需要患者先下樓付費后再回來治療,若設置刷臉機,患者隻需刷一下臉就可以快速付費治療,節約醫患時間。”
2月6日,在青海省西寧市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門診大廳取藥窗口,前來取藥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市民張福全,通過“刷臉”輕鬆完成了購藥支付。“我覺得,智慧醫保不僅方便、快捷,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貼心服務。”張福全說。
更安全——
推進就醫實名制
“這樣刷安全嗎?我的信息會泄漏出去嗎?”近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67歲的退休職工馮阿姨向推薦她使用“刷臉”支付方式的藥店工作人員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馮阿姨的顧慮也是許多人的擔心。以往,使用“卡結算”存在密碼被人“偷窺”的可能,“碼結算”容易讓用戶掃到帶有木馬病毒的二維碼,威脅手機安全。而“刷臉就醫”,因為涉及疾病等敏感的個人信息,民眾更擔心會隨之出現隱私泄露等危害個人安全的情況。
國家醫保局對醫保“刷臉”技術做了說明。“刷臉”技術利用了人臉特征的獨一無二性,其中,醫保綜合服務終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精准識別參保人真實身份,可以有效防止醫保結算過程中的身份冒用、盜竊等風險,提升醫保結算的安全性。
據了解,醫保“刷臉”數據會與公安庫數據實時比對,比對后的人員身份信息存儲在國家醫保局數據庫,數據通過內部專網流轉。同時,以“刷臉”作為認証手段,進一步推進了就醫實名制。
對於大眾關注的刷臉終端的安全問題,遲辰斐說,刷臉終端按照國家醫保局相關管理規范,對醫保參保人的人臉信息進行採集,相關數據全部通過醫保專用網絡傳輸,與國家醫保局信息平台交互完成身份認証。平台內置安全模塊和監控模塊,確保終端設備及業務運行的安全,實現醫保部門對設備運行狀態和運行風險的監控,可有效杜絕數據泄露和濫用風險,市民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刷臉就醫”還有助於打擊醫保領域欺詐騙保行為。國家醫保局此前發布了《關於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的意見》,文中稱,針對醫保領域欺詐騙保行為特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參保人“刷臉”就醫住院,杜絕“假病人”﹔醫師“刷臉+定位”雙重認証,杜絕“假醫生”。
(徐林、石青青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