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這個常見錯誤不要再犯了

每一次水上嬉戲,每一場暴雨過后,都可能隱藏著致命的危險,而溺水便是其中之一。隨著夏季與汛期的到來,溺水事故也進入高發期。
為了防止溺水悲劇反復上演,我們需要增強急救意識,了解並掌握正確的溺水急救技巧,以便在緊要關頭正確施救。
那遇到溺水者究竟怎麼救呢?別急,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溺水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溺水?
溺水在醫學上定義為因浸入液體而導致呼吸障礙的過程,分為非致命性淹溺和致命性淹溺兩種。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過程則中斷,稱為“非致命性淹溺”。如果是因為淹溺而在任何時候導致死亡的,那麼就叫作“致命性淹溺”。簡單來說,就是看發生溺水的人有沒有因為溺水死亡,存活下來就是非致命性淹溺,反過來,不管什麼時候,隻要因為溺水死亡就是致命性淹溺。
美國野外醫學會對“溺水”的解釋為:“當人的氣道沒入液體表面下(浸沒)或水濺到臉上(浸入)時,都會發生呼吸功能受損。然而,如果將浸沒和浸入都包含在這一定義中可能會與大量特定於冷水浸泡的生存和救援工作的研究產生混淆,后者更多地關注低體溫而不是溺水。”通俗一點解釋就是,人沉沒於水下叫溺水,泡在水中但是在水面上雖然可能也會導致一系列呼吸障礙但不叫溺水。
溺水是如何致病 甚至致死的?
溺水后,溺水者最初會反射性屏住呼吸,在這段時間裡,不斷吞咽水進入胃裡,隨著屏氣的持續,溺水者則會出現缺氧。
人類反射性的停止呼吸(反射性喉痙攣)可能會暫時阻止水進入肺部,然而人類終究需要吸氣導致水被吸入肺內。研究發現,在很多成年溺水者的肺中約有150ml的液體,這一液體量(2.2 ml/kg)已足夠引起機體出現嚴重的缺氧症狀。
無論肺內水量多還是少,也不管吸入的是海水還是淡水,從臨床角度來講,這幾種情況並沒有實質性區別,共同之處都是缺氧,如果此時逆轉缺氧就可以防止心搏驟停。很多溺水者在心搏驟停前可因低氧而出現嚴重心動過緩,此時通過給予有效的通氣來糾正低氧血症至關重要。
溺水相關指南推薦
目前,關於溺水的明確指導意見主要來自美國野外醫學會和我們國內制訂的專家共識或指南,故以下內容通過總結各項指南的溺水救治原則而編寫。
溺水的急救分為水下復蘇和水上復蘇(也稱為“初期復蘇”)兩部分。
1、水中復蘇
溺水者的主要生理損傷是缺氧,快速逆轉缺氧是溺水復蘇的主要目標。水中復蘇就是為仍在水中的溺水者提供通氣,但水下救援不適合使用胸外按壓(在水中,受害者和救援者不可能進行充分的胸外按壓,因此這一方面不應嘗試)。
建議隻有經過充分培訓且具備救援能力和相應設備確保在水下能安全有效地執行技能的救援者才能考慮進行水下通氣。
2、水上復蘇
提起水上復蘇,大家是不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控水。
但是所謂的控水法,是正確的施救措施嗎?
(1)心肺復蘇和氣道優先
水上復蘇要遵循心肺復蘇和氣道優先的原則。如果在初期復蘇中忽略了氣道,持續的缺氧對於患者存活沒有好處﹔另外,不正確的人工呼吸操作可能會延遲溺水者的救治,並導致胃脹氣,增加肺部誤吸的可能。因此,初期復蘇階段,救援者應專注於建立和維持通暢的氣道,並提供最高濃度的氧氣,有技術能力和救援設備時可以使用機器來輔助患者呼吸。
非專業救援人員:對於未經培訓、無法和/或不願意進行人工呼吸的人,僅進行胸部按壓仍然是值得推薦的。但是需要注意,在溺水復蘇中,僅進行胸部按壓可能不會挽救溺水者,這個操作僅限於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施救者。
專業救援者:在開始胸部按壓之前應優先考慮氣道、呼吸及正壓通氣,即檢查溺水者的意識和呼吸,令溺水者平躺在堅硬地面,仰頭抬頦,確保其氣道通暢,先進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進行30次胸外按壓,再進行2次人工呼吸,繼之30次胸外按壓,之后重復循環(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
(2)氧療
由於氧氣在缺氧救治中發揮著極大作用,施救時即使沒有專業設備,如果能獲得其他任何形式的氧氣供給(比如便攜式氧氣瓶、氧氣袋等),對於患者來說都具有巨大的生存意義。在復蘇溺水患者時,建議最初以最高濃度提供氧氣。
(3)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盡管缺氧是溺水者發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長時間的低氧血症也可能是心臟損傷。通常,溺水者最初會經歷心動過速,隨后是心動過緩,最后是心跳停止。室顫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致死性情況,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可以有效救治這種情況。但是在溺水者中,室顫的發生概率不足10%,因此在溺水者中首選治療措施還是通氣(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AED的使用應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之后。
(4)腹部沖擊法(控水法)
美國野外醫學會2014、2019、2024年指南都沒有推薦過腹部沖擊法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控水法來救援溺水者。
海姆立克老爺子也曾經致力於在溺水者中推行腹部沖擊法(也稱“海姆立克急救法”)。他認為必須首先從氣道中清除吸入的水才能進行適當的通氣。溺水時,如有少量水被吸入肺部,可能導致肺不張等一系列損傷,但其實最常見的還是水阻塞氣道導致的缺氧,在初期復蘇中使用腹部沖擊法反而可能會耽誤通氣並延長缺氧這種情況。
因此,在溺水復蘇中,應該通過標准的吸引技術清除上氣道中的水和嘔吐物,而不是腹部沖擊法。
(5)其他
復溫對於溺水者而言很重要,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溺水往往伴隨著嚴重的體溫丟失,這對於溺水者良好的生存以及神經系統恢復具有很大影響。
救治溺水者的中心原則就是解決其通氣功能的問題,解決給氧氣的問題。簡單地總結一下就是,在水下有能力的話就給予通氣支持,在岸上就是要先通氣再胸外按壓,即所謂A-B-C原則(氣道通暢-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條件不允許的話,就不要把救援時間耽誤在尋找除顫器、清除氣道分泌物這些事情上面,更不要去用那些所謂的控水法。還要記住,對於溺水者而言,復溫也很重要。
作者:河北中石油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邊毓堯、河北中石油中心醫院溫軍祥
審核: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張軍偉、北京醫院主任醫師常志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