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解碼地球第三極

——第二次青藏科考重要成果集中發布

尕瑪多吉 傅強
2024年08月19日07:4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位於青藏高原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華社發

位於青藏高原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華社發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護地。作為國家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自2017年啟動以來,組織2600多個科考分隊次28000多人次,進行青藏高原全域科考,持續開展覆蓋青藏高原五大綜合區內19個關鍵區的全域科考,不斷解碼地球第三極。

8月18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召開。會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發布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系列重要成果。

創造極高海拔科考多項世界紀錄

極高海拔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預警器和放大器。第二次青藏科考於2022年至2024年連續組織開展了巔峰使命珠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科考,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首次在海拔8830米架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並持續運行﹔首次實現了巔峰使命和探月工程能源高新技術的融合應用,保障極低溫環境科考儀器的能源供給﹔首次利用高精度雷達獲得了珠峰頂部的連續冰雪厚度剖面和准確冰雪厚度﹔首次利用浮空艇創造了9050米世界最高海拔環境要素綜合觀測紀錄。巔峰使命極高海拔綜合科考將深化人類對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新認識,促進“從0到1”的世界級重大原創科考成果新突破,為守護世界上最后一方淨土及全球生態環境保護作出新貢獻。

19萬年前青藏高原就有人類活動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現了青藏高原人類活動與人類適應青藏高原的新証據,提出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可能出現在19萬年以前,早期現代人群可能在距今4萬年前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第二次青藏科考綜合評估了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時空格局,提出了青藏高原綠色發展路徑。

氣候暖濕化導致亞洲水塔失衡

第二次青藏科考發現,亞洲水塔的變化是鏈式響應過程變化。亞洲水塔每年的水汽淨輸入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目前亞洲水塔地表總儲水量超過10萬億立方米,約是黃河200年的徑流總量﹔氣候暖濕化導致亞洲水塔失衡,既表現為冰川、積雪等固態水體快速減少與湖泊、河流等液態水體廣泛增加的固液相態失衡,也表現為內流區水資源增加與外流區水資源減少的空間分布失衡﹔模型預估表明亞洲水塔21世紀將進入超暖濕階段,亞洲水塔失衡將進一步加劇,亞洲水塔整體供水能力增強,同時冰凍圈災害風險將進一步增大。

已發表新物種超過3000個

第二次青藏科考構建了基於遙感技術與地面調查相結合的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分類體系,揭示了過去15年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變化規律、整體趨好的態勢以及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逐步提升。第二次青藏科考通過對青藏高原薄弱與關鍵區域大量野外考察,在生物多樣性方向取得一系列新的發現。已發表新物種超過3000個,其中動物新物種205個,植物新物種388個,微生物新物種2593個﹔發現豬尾鼠回聲定位能力等生物性狀﹔重新發現一批被認為已經滅絕或多年未見的物種如墨脫百合等。通過評估,科考團隊提出了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優化方案。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