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讓人變丑、心情變差的壞習慣,猜你正在做

最近很多人在網上吐槽:明明只是在認認真真上個班,怎麼就越來越丑了,還帶著一身“班味兒”?
那這個所謂的“班味兒”,究竟是啥呢?其實班味,還可能是加深的皺紋。而這兩個上班時無意識的小習慣,就是不知不覺中造成皺紋加深的主要原因。
“丑習慣”一:皺眉
隻要在工區掃視一圈,看看同事們的表情,你就會驚喜地發現——怎麼大家都眉頭緊皺啊。
我們的表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臉。頻繁皺眉,就是咱們眉間紋路越來越重的罪魁禍首,上一天班之后眉間紋更重了,自然也是因為上班的時候確實更容易皺眉。
1、負面情緒導致無意識皺眉
上班真的很難不皺眉,比如某個方案就是想不出來,直接眉頭深鎖難以自拔。我們很多無意識皺眉都是由負面情緒所引起的,困惑、厭惡、憤怒、煩躁、擔憂等等都會誘發皺眉動作。
而且非常不幸的是,在我們的一天中,尤其是工作日的一天,這些負面情緒往往是高頻出現的。
2、越努力,眉越皺
皺眉除了是負面情緒的出口,還可能成為我們努力專注時的“氛圍組”。
比如,當我們全神貫注地想要緊盯面前的某個事物的時候,通常都會做出無意識的皺眉動作。因為這個動作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眼瞼的暴露面積,從而減少外界光線的干擾,最終幫助我們狠狠地聚焦在眼前的事物上。
就連剛拿了金牌的“干飯哥”和“阿條姐”,當他們全神貫注瞄准時,都有著明顯的皺眉動作。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專注狀態下的心理壓力,還會加劇面部肌肉的緊張,產生皺眉。當我們上班努力寫檔案,又或者專心摸魚的時候,皺眉都會悄悄出現。
有研究分析了努力程度和皺眉程度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越努力,眉越皺,居然是一種可量化的正相關關系。
一邊當著宣泄負面情緒的出口,一邊充當專注和努力時的氛圍組,也難怪上一天班,眉間紋路悄咪咪地深了不止一點。
其實,除了皺眉,我們在工作中還會經常出現癟嘴、抿嘴、嘬腮、咬下唇等等與驚訝、悲傷、憤怒、厭惡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有關的表情,一旦長期無意識地做出這樣的表情形成肌肉習慣,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面部皮膚的狀態,導致皺紋來得更早一些。
“丑習慣”二:咬牙
除了讓皮膚紋路叢生,一些壞習慣還會改變我們面部肌肉的狀態,比如——發腮。
而發腮這件事情,一定程度上也跟我們上班時常見的一個小動作有關,沒錯,就是咬牙。
發腮可以分為骨骼型發腮、肌肉型發腮、脂肪型發腮、衰老型發腮,其中最容易受到我們表情、動作習慣影響的自然就是肌肉型發腮。
1、頻繁咬牙會讓臉型變丑
我們都知道頻繁地使用咬肌,會導致咬肌日益發達,茁壯成長,直到異軍突起成為下頜線上的凸出曲線。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不咀嚼而只是靜止咬牙,也就是俗稱的緊咬牙關,也會讓我們的腮幫子長大。
畢竟,牙齒不能自己咬合在一起,而是需要咀嚼肌肌群的持續收縮才能保持緊咬的狀態,肌肉用多了,就像一個人天天泡健身房鍛煉一樣,不長肌肉都難。
2、可能造成顳下頜紊亂
除了臉型變丑,我們的咀嚼肌也會在長期的收縮中變得特別疲勞、緊張,尤其是咬肌和顳肌,更是會在長期的緊繃中變得僵硬,讓疼痛從腮幫子一路竄到太陽穴。
再發展下去,還有可能出現讓人困擾不已的顳下頜紊亂。無意識咬牙既是導致顳下頜紊亂的重要原因,也是顳下頜紊亂的一個關鍵征兆。
患上顳下頜紊亂綜合征,除了帶來嘴巴張不開、張嘴疼痛、彈響等讓人痛不欲生的麻煩。還會讓本就不流暢的臉型雪上加霜——顳下頜關節的問題,會讓我們額外獲得臉歪嘴斜的變丑buff。
關鍵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無意識咬牙。
根據一篇2023年發表的論文,在成年人中有約16.16%∼32.08%的人有無意識咬牙的習慣。
其實,咬牙的原理與皺眉十分相似。在專心解決難題,或者抑郁、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過載時,往往也會出現咬牙的情況。
雖然通過咬牙,我們能釋放一定的壓力,同時提升完成任務時的效果。但如果你總是長期無意識咬牙,那就需要警惕了,你承受的負面情緒實在太多,需要想辦法紓解了。
面部的各種微表情,是我們情緒的晴雨表,反映著我們當下以及長期以來的情緒體驗。而這種我們很容易忽視的表象,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面部肌肉狀況。
如何避免無意識的壞習慣?
意識到自己無意識的小習慣,是第一步。
無論是在工位放一面小鏡子,或是在電腦上貼標簽,隻要能時不時地提醒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發現自己正在皺眉/咬牙/癟嘴時,有意識地放鬆面部肌肉,逐漸形成習慣,慢慢就可以改掉這個壞習慣。
1、用微笑替代皺眉
當然,換個更好的表情、姿態,也有助於更快地解決問題。想要避免皺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微笑,這可是科學家們正經研究出的解決方法。
這是因為我們微笑用到的顴大肌剛好和皺眉用到皺眉肌有抑制關系,簡而言之微笑的動作,天然就是皺眉動作,用主動的微笑來取代無意識的皺眉,不僅對於改善眉間紋有好處,對於積極的情緒表達同樣有好處。
2、有意識保持正確咬合姿態
在正常狀況下,我們的牙齒其實是有一個自然閉合狀態的。當我們的上下唇輕微接觸時,上下頜和牙齒之間會自然地分開一條小縫,從后往前形成一個楔形的空隙,這個在臨床上叫做息止頜間隙。我們可以時常提醒自己保持這個狀態。
平時也可以熱敷、按摩相關肌肉,讓緊張的肌肉有更多放鬆的機會。
除了這些有意識的動作改變,最重要的還是要關注到你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來源,從誘發的源頭解決問題,皺眉也好、咬牙也好,更多的只是表象,我們更需要關注到的是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源。
作者:科普團隊信實科普工作室
審核:國藥同煤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馮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