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野人飯”突然爆火,這屆年輕人怎麼了?

2024年07月05日10:08 |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小字號

來不及悼念去年爆火的City walk了,現在登場的是年輕人熱愛的Wild eat,甚至不久前又加上了放飛自我的街頭brunch!

這些玩法都是些什麼,年輕人為什麼老愛整這些活呢?這些行為背后有什麼共性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

這些玩法都是啥意思?

City walk,意為“城市漫游”,俗稱“遛彎兒”,指的是部分年輕人放棄了搶票以及去熱門景區看人山人海,而是選擇了街邊巷角、公園、冷門小店等隨處可見的地方打卡。

在去年,City walk火到什麼程度呢?僅是微博話題閱讀量就達到了至少3691.2萬,而City walk的熱度剛消不久,年輕人群體中又興起了Wild eat的熱潮。

Wild eat意為“野吃”,指的是在戶外干飯,這個詞原本是在戶外圈出現,但現在已經火遍了各大網絡平台。

與精心准備的露營(Picnic)不一樣,Wild eat主打的是一個“野”字,野吃的人們吹著山谷的微風,沐浴著美好的陽光,卻從保溫杯裡拿出了一壺蒜蓉大蝦,或者從書包裡拿出一隻烤雞、自制的三明治,甚至是一包辣條,年輕人們用這些簡單的食物,打造出了獨特的鬆弛感。

之后又有人玩出新花樣,一邊city walk,一邊eat brunch,喚作“街頭brunch”……

街頭brunch。

街頭brunch

熱衷於這些玩法的年輕人們,覺得這是他們在業余時間“死灰復燃”,重拾生活樂趣的一種方式。但也有人覺得這不就是“遛彎兒”“野餐”嗎?都在追捧這種毫無新意的潮流真沒意思。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看這些新玩法到底能讓年輕人得到啥。

無論Walk還是Eat 無非就是喘口氣

聯合國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超70%的人口將會居住在城市地區,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已經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雖然城市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完善的醫療健康服務、更豐富的生活娛樂設施等,但這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更多的生活壓力。研究表明,在城市地區生活的人比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要高出38% 。

長時間生活在繁忙的城市裡,不僅工作日難以保証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規律的作息,即使在周末,人們也會經常無來由感覺到疲憊,甚至有時候還會感到悲觀、壓抑、焦慮等消極情緒,隻想在家“葛優躺”刷視頻,工作和生活似乎都失去了應有的樂趣。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長時間的城市生活會加劇大腦認知資源的耗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注意力資源的枯竭,從而表現出認知能力的下降,例如解決問題和沖突的效率下降、容易分心、記憶力減退,同時情緒控制能力也會受損,最終導致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因此,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採用一些方法來恢復注意力等認知資源是極為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有余力”去關注生活本身的樂趣,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

而無論是去City walk還是Wild eat,都是一些能夠讓自己的精神狀態重新鬆弛下來的方式。我們的心理健康其實就像彈簧,如果長期一直緊張壓抑,就會損失一定的彈性,很難恢復到原來的健康狀態,但是如果能夠讓自己多放鬆放鬆,反而能讓自己的心理更具有彈性,這樣應對外界壓力的能力也會變得更強。

沒事野一野,好處真的多

一項近期發表在《心理學前沿》的研究探究了分別在城市環境和自然環境中行走,會對人們的情緒和認知表現產生怎樣的影響。

研究者招募了100名志願者,分別隨機分配到城市組和自然組,城市組志願者會在繁忙的街道行走,街道兩邊有商店、餐館和停車場等,自然組志願者則在樹林中步行,裡面有各種植物、河流和小橋,如下圖所示。

兩組志願者都需要行走30分鐘,並在這行走前后分別完成一次情緒狀態評估和認知能力測驗。

情緒狀態評估採用了積極與消極情緒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ANAS),要求志願者對20種不同的情緒狀態進行5級評分,包括積極和消極兩個維度,如專注、害怕等。

認知能力測驗則採用了操作跨度任務(Operation span task, OSPAN),志願者需要完成一組簡單的數學題(如9×3-2=25),同時記住並回憶一串隨機生成的字母,OSPAN 分數能夠很好地反映被試的認知資源分配和調配能力。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在自然還是城市環境中行走30分鐘后,志願者們的積極情緒都有了顯著的提升,消極情緒也有了顯著的減少,但OSPAN分數卻沒有顯著的提升。

但另一項研究將行走的時間增加到了50分鐘,結果發現雖然在城市環境中,OSPAN分數沒有多少提升,但在自然環境中卻有約27%的提升。

這說明沒事遛彎兒、在野外隨便吃點啥,確實具有一定的情緒和認知能力修復作用,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盡量讓自己暴露在野外的自然環境中,至少待半小時以上,不僅能夠讓自己情緒變得更加愉快,而且對於自己的大腦也是一次充能的過程,可以讓自己的認知能力也能到一定的恢復。

無論是更久之前的發瘋文學,還是近兩年的City walk、Wild eat,或者是最近放飛自我的街頭brunch,從最近流行的這些年輕人的活動中也能看出,現在的年輕人是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比起上一代人更願意把精神壓力都向內壓抑在心裡,自己默默地承受生活的壓力,而這一代年輕人的精神內核都開始趨向於更加希望找到一個性價比高的情緒宣泄方式,能夠讓自己在繁忙緊張的辦公室工作之余,為了自己開辟一片心靈的淨土,保留一些屬於自己這一代人的快樂。

所以,也許這些活動在一些人眼中看起來就是“炒冷飯”,但至少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無疑這屆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比以往都要更好一些,就像網絡上流行的“毛坯人生,精裝朋友圈”,整這些花活,其實不就是年輕人在給自己的心理來一次“精裝修”嗎?

作者: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陳宇峰 

審核:四川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楊小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邢鄭、楊鴻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