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科普中國

新技術提供治沙新“利器”

2024年06月20日07: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圖為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境內的騰格裡沙漠鋪設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圖為治沙工人在寧夏中衛市境內的騰格裡沙漠鋪設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上世紀50年代,被譽為“治沙魔方”的麥草方格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今中衛市)被創造出來,確保了中國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的暢通,並把沙漠向后逼退25公裡。上世紀80年代,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沙坡頭治沙”模式向各國推廣,成為中國最早向世界輸出的治沙方案。

2019年,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屈建軍團隊研發出了升級版“治沙魔方”——“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固沙時間延長至5到6年,並可實現工業化量產。經過幾年試驗,如今開始逐步推廣。

中衛市國有林場總場工程師唐希明發明了“干”字形植苗器,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5%,勞動成本降低了50%。“水分傳導式精准型沙漠植苗工具”不僅在當地大面積推廣使用,還被推廣到甘肅、新疆等地。

固沙后,沙漠中形成天然生物土壤結皮需要10年左右。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試驗研究站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研究出人工藍藻結皮治沙技術。通過在草方格裡噴洒人工培養的藍藻液,兩三年時間便可初步形成土壤結皮。

這些年,憑著鍥而不舍的努力和科學治沙的精神,中衛市已經治理了150萬畝沙地。新的治沙技術和工具成為中國多地治沙的“利器”。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返回人民網科普頻道

(責編:李慧博、孫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